![]()
家住杨浦区的退休老伯特意花了4小时车程,赶往奉贤区一家医院的“甜水铺”;自驾游的年轻家庭改变行程,把医院作为“旅途一站”,弯道而来就为尝尝“上新好物”……
一周以来,奉贤区中心医院8号楼食堂一楼摇身一变,成了新晋“网红打卡点”。契合“美食爱好者”“养生达人”的双重标签,让开在医院内的“小南益膳堂”甜水铺变得很是“权威”:在社交平台上,“营养”“健康”“无负担”成为被频繁提及的关键词。
“药食同源、自然甜润”,从这8个字的主打理念开始,院内品牌“小南”也正逐步成为南上海这家医疗机构实践院内“小厨房”向社会“大健康”转型、临床服务向科研转化升级的新尝试。
![]()
“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多尝试什么”
辟出一块专门的空间打造甜水产品,可谓是一个大胆尝试。而促成该项目的落地,则源自医护人员日常的所见所思。研发团队介绍,“我们经常在各个病区里转,哪儿排队长?病人对哪些细节还有建议?然后就发现了有意思的现象:病房楼下的货架上总是堆满了外卖,奶茶、咖啡的包装袋五花八门;而在我们自己的休闲区里,其实也有大量的奶茶罐子。”“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应该多尝试什么。” “有两家流量较大的店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个是专门卖甜品的,带着小孩的家长不少;一个是著名咖啡品牌,白领经常前去休闲放松。既然‘小甜水’就是目前最受大众欢迎的食物之一,那我们就借助医疗机构的特有优势,让它成为健康的美味。”
传统中医有句古话,“药食同源、天人合一”。“它指的是食物与药材本为一体,区别只在于剂量和应用目的。”医院国家临床研究创新中心工作人员诸海英解释,在疾病发生前通过药食同源的手段“治未病”,正是将中医理念融入日常的最好手段。
![]()
近年来,一谈及“小甜水”,即便说着“好喝爱喝”,大众也免不了产生高糖、肥胖、长痘等负面印象。但在诸海英看来,甜水是温柔的。“让药柜里的方子变成碗里的味道,就是老少皆宜的养生形式。”
店内目前在售28款产品的所有配方均由中医专家、现代临床营养专家共同审核,大多有着好听、好看的名称。研发团队娓娓道来,如“桂花豆酪”,有理气和中、温润脾胃的功能;“芋泥糯米酥冰”,可补脾益气、平和体质;而“桃胶莲子炖奶”更是典型的药食同源范例,桃胶性平、入心经,配合莲子、银耳,对滋阴润燥、安神助眠有裨益。“市场商品更注重口感和甜度,我们则希望做出‘有处方思维’的甜水,不用非植物本身之外的辅料添加剂。”
正式开业一周,销量最高的明星产品是“大满贯”,已售出621份。赤小豆、去皮绿豆、桃胶、莲子、薏米、芋圆、奶冻……满满一碗再淋上鲜奶,本身就自带清甜滋味的食材规避了过度摄入糖分的风险,成了兼备“润”“养”的健康享受。
![]()
让甜水铺变身“食品科研转化体验馆”
当天现备、现煮食材,卖光为止。不到下午2时,已有不少“热门款”贴上了售罄标识。
柜台后“卧虎藏龙”,落座区也是充满惊喜:每周在同名小程序中,都会预告中医专家的现场坐诊时段。“不同体质人群适合的食材总归有差异,能和医生聊一聊,既专业又放心。”诸海英透露,目前团队也正在探索完善“开心处方”便签,标明各产品的食材、功效,也可收集反馈顾客的意见。
这是从传统医疗向健康管理模式转型的一次尝试,并又跨前一步——生活方式干预。为此,小南益膳堂还有个名字:药食同源医学营养中心。自2020年医院成为国家特医食品临床试验机构以来,面向更广泛大众的社会应用场景终于孵化成形。“它可以被视作健康文化体验的甜水铺,但更准确来说,这是由医院主导的食品科研转化体验馆。”
被转化的食物,来自一种典型的滨海湿地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于离海并不远的奉贤人来说,它算不上陌生,原本被引入用于海岸带防护,却因繁殖力过强,不仅侵占了芦苇等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也因过于密集导致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显著衰退。
在林草、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如火如荼的治理时,科学家也在探索“像治理小龙虾一样,把它吃掉、用起来”的绿色循环。南京大学钦佩教授团队深耕相关研究40余年,将互花米草经过提纯成为食品级的微多饮料(干米草提取物),并纳入新资源食品目录,加入产品中。2024年,医院与该团队合作,从对生态有害到对健康有益,开始钻研“变废为宝”的高附加值产品,让它不仅能走向大众的餐桌,更希望用美味承载健康。
“单独尝起来有一些鲜咸,在咖啡中可以降低烘焙带来的涩感。”工作人员介绍,微多饮料(干米草提取物)可在小南益膳堂现场体验。
![]()
从院内健康服务到社会产业高地
可以说,小南益膳堂只是奉贤区中心医院近年来在“医、研、产、用”转化链条上的一颗星,定位于“药食同源+临床营养”核心的创新平台已打通院内HIS系统,实现肠内营养制剂的数字化管理,为临床患者提供个体化食疗干预;同时,医院携手高校、本土企业多次召开圆桌会议,有望尽快推动“体质辨识—食疗干预”闭环服务模式的落地。
让科研成果“活”了,也让医疗服务“近”了。越来越多市民了解到奉贤区中心医院,是通过“吃进去的”,也通过“涂上脸的”。据悉,该院国家临床研究创新中心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家同时集齐国家药物、医疗器械、特医食品和化妆品功效评价等4大类临床试验资质的综合性平台。在 “一个平台、四项资质、协同创新”的理念中,并非一个个孤立的实验室,而是整合生态系统中每个与健康、美观有关的拼图。
“中心的根基在药物临床研究。”自2013年获批资质以来,已成功备案11个专业组,全面覆盖I至IV期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研究,为创新药的早期研发提供关键支撑;而在医疗器械领域,已成功备案涵盖心内科、肾脏内科、骨科、医学美容等在内的22个专业组,为无创血糖仪、药物球囊、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器等提供高质量临床验证服务。
而特医食品和化妆品则借东方美谷产业集聚优势的东风,从疾病诊疗延伸至健康促进。作为全市首家拥有CMA认证资质的区级医疗机构,医院配备了VISIA皮肤检测仪等国际先进设备,在做好行业“质检员”的同时,也担任创新“参与者”,并成功转化自有护肤品牌“科美卿”,实现了科研成果向市场的直接输出。
![]()
“得到百姓信赖的产品,离不开坚实的科研背书。”诸海英说,“也正因此,我们期待小南益膳堂能成为科研转化的新样本,也为未来的医院运营提供新思路:从单一的院内治疗场景,走向以科研、教育、健康服务为一体的社会产业高地,最终真正实现——科研在奉贤落地、成果走向社会、健康惠及大众。”
原标题:《【有医说医】杨浦老伯这周两次花了4小时赶去奉贤的医院,竟然不是为了看病?》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黄杨子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杨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