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百姓关注)
02:05
买新车送零件?浙江义乌的余先生反映,这个月中旬,他提了一辆小米YU7,没过两天他发现主驾座椅下面,有个“硬质隆起”。经过检测,门店工作人员拆出了一个L形零件。从金华到杭州,问了一圈小米的人,愣是没人能说清这玩意儿究竟是个啥。工作人员沉默,官方回应回避,直到市场监管局介入,这出“零件罗生门”才算迎来了破局的曙光。
最讽刺的不是多出个零件,是小米的反应。售后负责人一句轻飘飘的“工厂疏忽"就想打发,面对“零件是啥”“会不会有安全隐患”这些最基本的问题,要么沉默要么甩一句“功能正常”。现在余先生不要经济补偿,就要两份报告——一份安全保证,一份情况说明。这巴掌,可谓是结结实实打在了小米汽车的“七寸”上:新势力造车,别光顾着讲故事、秀科技,最基本的品控和诚信,才是立身之本。
汽车不是手机壳,每颗螺丝都关乎人命。传统车企里,零件追溯能精确到工位,小米倒好,多出来的零件连自家员工都不认识。这不是疏忽,分明是品控链条上的窟窿——装配漏检、出库未查,层层失守才让问题车开出门。要知道,车主拒绝补偿只求真相的较真,恰恰是对品牌还存着一丝期待。
如今,市场监管局已经出手。这是对消费者最有力的撑腰,也是给所有车企最明确的警告:汽车不是快消品,它关乎人命。生产线上的任何一个“疏忽”,都是对公共安全潜在的威胁。消费者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零件谜团”;市场的诚信,也经不起这般“沉默是金”的消耗。
我们期待监管部门的调查,能彻底揭开这个零件的身份之谜,更期待它能成为一记重锤,敲醒那些还在品控上“装睡”的企业。毕竟,路面上飞驰的,是鲜活的生命,容不下任何一个来历不明的“疏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