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没想到轰20没等来,结果先蹦出来一款外形酷似B2的无人隐身轰炸机,当这架翼展足足42米的无人机在中国西北某机场腾空而起时,整个西方军事圈已经都坐不住了。这架被外媒称为攻击X的神秘飞机,究竟是何方神圣?它会不会让咱们期盼已久的轰20“失业”?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又要创造全球首次的无人战略轰炸机。
震惊全球
根据最近美国《战区》网站的报道,中国已经成功试飞了这款名为攻击X的巨型无人机。通过外媒公布的一组卫星照片显示,在中国西北某试飞基地出现的这架造型科幻,同时也呈现典型飞翼式布局的飞行器,应该是战略轰炸机无疑了。
![]()
甚至经过专业测算,这架飞机的翼展竟然达到了42米。这是个什么概念?让我们做个直观的对比你就明白了,目前美国引以为傲,甚至号称是所谓 “六代机”的最新一代隐身轰炸机B21“突袭者”,它的翼展也就40米而已,当然美国现役的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翼展要更大一些,是52米。
也就是说,中国的这架“攻击X”无人隐身轰炸机在尺寸上已经超过了B21,并直追B2。不过如果考虑到无人驾驶的战机会进一步节省座舱空间,再根据《战区》网站的分析,这架无人轰炸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能达到50到80吨,那么载弹量保守估计也大约要在10到12吨,哪怕不能和B2相提并论,但却已经牢牢锁定了超越B21载弹量的可能。
![]()
甚至外媒推测它的最大航程有望超过10000公里,不仅比B21更胜一筹,也几乎能够与B2不分伯仲。可见这些数据已经达到了战略轰炸机的标准,足以执行跨洲际的战略打击任务。
更关键的是从气动布局来看,所谓的“攻击X”采用了典型的隐身设计,不仅是飞翼构型和背负式进气道,而且是全机隐身设计。这些特征也都表明,它绝非普通的大型隐身侦察无人机,而是一架真正的隐身战略轰炸机,甚至相比于有人驾驶的B21更加出色。
独到之处
虽然所谓的“攻击X”和B21都是采用了飞翼布局,但中国的这款无人机在设计上有着明显的后发优势。不说别的,光是无人化设计就能带来巨大的优势,一般有人驾驶的轰炸机像B2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通常就要由2名飞行员担任驾驶任务。
左侧的是飞行员,负责实际驾驶操作,右侧的是任务指挥官,负责任务规划和协调。这种设计确保了轰炸机在长时间飞行中能够实现交替休息和任务执行。
![]()
比如在2025年对伊朗核设施进行轰炸的任务中,一架B2轰炸机就是2名飞行员每人飞行约18小时,以确保在航程内保持持续的监控和操作。
但无人轰炸机就不会受飞行员生理限制,能够执行超过24小时的长航时任务。而且因为不需要生命支持系统,节省了大量空间和重量,这样便可以装载更多的燃油和弹药,甚至能够承担高风险的任务,即使被击落也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甚至在隐身性能上可能也会更胜一筹,不光隐身气动布局不用再考虑飞行员座舱问题而做出牺牲,结合风洞吹出来的结果和雷达波反射截面最小的状态,是啥样就可以啥样。
![]()
还有中国在隐身材料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新一代隐身涂料的雷达波吸收性能,也比传统材料提升至少30%以上。那么“攻击X”更有可能也应用了这些最新技术,使得雷达反射截面被推测在0.01平方米。
相辅相成
那么看到“攻击X”如此强大,很多军迷肯定不禁要问,我们还需要轰20吗?岂不是轰20白研究了,但答案是不仅需要,而且轰20的地位会更加重要了。
只是这款无人轰炸机的出现,能够暂时缓解我们面对B2和B21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压力,从而能够更加从容的研制性能超越前两者的轰20。
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么这个所谓的“攻击X”隐身轰炸机,是否就是轰20的无人验证版,属于验证机。虽然这个说法听起来很合理,但其实有人和无人完全是两种类型,哪怕气动布局相似甚至几乎一样,也不能等同。
![]()
如果要展示试飞轰20的验证机,那也一定会是有人飞机,既然现在已经试飞的这款是无人机,那就说明它是为了作为无人轰炸机而进行的实验,后续定型了也一定是作为无人机生产使用。
当然它与轰20最有可能的关键就是作为“忠诚僚机系统”的一部分和其他无人机一起,辅助轰20等主力战机进行作战。但无论如何,从可见的未来来看,有人驾驶的轰20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因为只有有人驾驶的战略轰炸机,才是核威慑的终极象征,在核大国博弈中,有人战略轰炸机也代表着国家实施核打击的最终决心。
![]()
毕竟飞行员的存在,会使得核威慑更加真实可信,这是无人机无法替代的政治战略价值。而且在人类根本没有真正踏入全无人装备和AI高度智能化的时代前,复杂决策的掌控者最终还是人。
甚至现代战争情况瞬息万变,特别是在高强度对抗环境下,通讯可能被干扰或中断。这时有人驾驶的轰20,便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独立做出复杂决策,这也是当前人工智能尚且无法胜任的。
世界一流
因此未来的轰20很可能扮演空中母舰的角色,指挥多架“攻击X”或其他无人机协同作战。有人机作为决策核心,无人机作为执行单元,这种组合就将发挥最大的打击效能。
假设一架轰20隐身轰炸机在万米高空巡航,周围是4架“攻击X”无人机护航。“攻击X”凭借隐身性能和长航时优势,可以先于轰20前出侦察,发现目标后立即回传数据。而轰20在相对安全的后方根据实时情报,便可以指挥无人机发动首波打击。
![]()
多架次的“攻击X”甚至可以同时从不同方向发起攻击,使敌方防空系统应接不暇,大幅提高突防概率。在实现突防后也能为轰20开辟更安全的通道。甚至打击完成后,“攻击X”还可以留在战场上空进行毁伤评估,为后续打击提供决策依据。
在这样的玩法下“攻击X”已经不仅仅是一款新型装备了,而是直接改变了未来战略轰炸的游戏规则。当然对于我国来说,它的出现也会使得我们获得更可靠的战略打击能力,至少到目前中国空军的战略打击,依然主要依赖轰6系列轰炸机,“六爷”虽然是一款很优秀的战略轰炸机,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了。
它的突防能力在现代防空体系面前已经明显不足。但“攻击X”却能够凭借隐身性能和长航程,有效突破敌方防御,对关键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
而且它虽然不是轰20最直接的验证机,但是作为技术验证平台,无论是飞控系统还是隐身设计,以及航电系统等等,都可以为接下来轰20的研制提供重要参考。
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并非相互替代。照这个状态,根据业内专家分析,“攻击X”很可能会在2025年后很快投入使用,而轰20也将在不久后亮相。届时中国空军将形成完整的战略打击体系,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战略空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