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家家长群里是不是都在聊“取消中考”?很多家长可能还没搞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张老师今天来跟大家掰扯掰扯。事情起因是这样的:
今年新学年,成都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成都七中八一学校、成都列五中学等8所学校参与,试点小初高十二年贯通式培养、初高中六年贯通式培养,也有两种模式都开展的。
上海也出台了《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办学、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全中学和含高中段的一贯制学校,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
后台消息直接爆了,都是来问全是问是不是要取消中考了?以后孩子是不是不用刷中考题了?
作为跟升学打交道快 20 年的人,我得先跟大家说句实在话:这事儿跟 “取消中考” 半毛钱关系没有!我翻遍了相关政策和官方报道原文,从头到尾没有提到“取消中考”四个字,它更像给家长多了个 “备选答案”,但绝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标准答案”。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掰扯清楚,到底啥是 “贯通培养”,你家娃要不要试?
先搞懂:“贯通培养” 到底是个啥?不是 “躺平上高中”
贯通培养具体分两种模式:第一种是 12 年制,从小学一年级入学开始,就直接锁定了这所学校的初中学位、高中学位,连小升初都省了;第二种是 6 年制,初一入学就能定这所学校的高中学位,核心就是 “不用考中考”。
很多家长一听到 “贯通”,就觉得,孩子能轻松很多,但其实没这么简单。贯通培养的本质不是改学制,也不会缩减学习内容,而是 “拆墙”—— 把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老师资源串起来。比如初中老师提前跟娃讲点高中的解题思路,避免到了高中突然 “断档跟不上”,虽然不用备考中考,但会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且复习和刷题训练的时间少了,对孩子自己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就会更高,如果抱着躺平上学的思想,虽然中考不会分流,但是到了高考时候会发现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差距大到难以弥补!
贯通培养项目不是想进就能进,目前试点学校只招本校新入学的小一、初一新生,比如你家娃已经在别的小学读三年级了,就没资格;要是报名的人比招生名额多,就摇号,不搞 “考试掐尖”;中途要是觉得不适合,也能自愿退出,退出后还能回普通班,跟着大家一起考中考,不算 “一绑定就没法改”。
而且大家别想太多,这事儿目前规模特别小。成都首批就 8 所学校,每所学校就开 2 个贯通班,每班不超 45 人,摇号录取率平均 1:3,大部分娃还是得走 “小学→初中→考中考→上高中” 的传统路。
核心追问:为啥要搞 “贯通培养”?藏着中考的 “老痛点”
其实搞这个政策,跟中考本身的 “痛点” 有关。很多家长没仔细想过,中考和高考根本不是一回事 ——
高考的分数分布是 “纺锤形”:考特别高的、特别低的人都少,接近正态分布,能够比较有效地从分数上进行人才筛选;但中考不一样,大部分城市中考分数分布呈“蘑菇云”形状,高分段挤得密密麻麻,很难有效的对中高分段学生进行区分,很多优秀的学生很可能因为没发挥好少考一分就跟重点高中失之交臂了。这就又要提到中高考招生模式上的区别了,中考志愿选择性较为单一,一个学校一个分数线,差一分上不了就是上不了。而高考能选择的院校众多,这所差一分还可以考虑另一所差不多的同类院校,或者学校不变但是选个分数较低的专业,就是说学生可以在学校、专业、地域等多种因素下进行权衡选择。所以相对高考来说,其实中考的容错率更低!而更让家长焦虑的是,如果孩子中考学习成绩不理想,可能就无缘“普高”,只能上中职类院校,这对于目前很多家长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而 “贯通培养” 的真正目标,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缓解 “分流焦虑”,把 “普职分流” 的时间往后推一推,不是 15 岁中考时就定 “是不是职校料”,给娃多几年时间找方向。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 “重复刷题”,传统模式里,初一学的内容太浅、初三又反复刷中考题,浪费时间,贯通班能整合课程,比如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的贯通班,2/3 的老师都教过高中,能提前跟娃讲点深层思路,为以后高考打基础。
关键判断:这模式适合你家娃吗?好处和坑都列全了
当然,“贯通培养” 也不是万能的,有好处也有坑,家长得对着自家娃算清楚。先说说三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一是能减焦虑。提前锁定普高名额,不用天天揪着 “万一中考差几分掉入职校怎么办”,尤其是心态容易崩的娃,能更专注于学习本身,不用被 “分流压力” 压得喘不过气;
第二是学习更连贯。老师不用围着中考大纲转,能挖知识深度。比如用高中 “函数建模” 的思路解初中的应用题,娃到了高中能更快适应,不用重新 “换脑子”;
第三是灵活进退。摇上了要是觉得班级氛围不对、老师讲课不适应,也能退出,回普通班跟着考中考,属于 “进可攻退可守” 的保底选项,不是 “一签就定死”。
但也有两个藏在 “免考” 背后的坑,家长必须警惕:
第一个是 “压力后移”。中考免了,但高考躲不掉啊!贯通班的进度比普通班快,初中就要接触高中内容,要是娃自律性差,上课跟不上、课后又不补,到了高中只会越学越慌,最后高考更吃力;
第二个是 “选择绑定”。12 年制从小学就定死了学校,万一读了几年发现这所学校的高中部其实一般,或者老师的教学风格不适合你家娃,想换学校就太难了,成本特别高;
终极答案:中考会取消吗?贯通培养适合哪些家庭?
最后咱们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中考会取消吗?
明确说:短期内绝对不会!一方面,官方已经实锤了,上海教委、成都教育局都明确表示,“贯通培养” 只是 “育人模式的探索”,不是要取代中考;另一方面,只要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差距还在,中考就一定会是 “筛选关”—— 不然大家都想进人大附中、上海中学,怎么选?专家也说了,真要取消中考,得先打破高中的 “等级差”,让每个高中的资源差不多,这还早着呢。短期来看,贯通培养只能是小范围的试点尝试,就算试点效果较好,范围铺开,总体学生规模也不会太大。
所以别盯着 “取消中考” 的传言,不如先看看自家娃适不适合“贯通培养”:
第一类家庭优先试:娃自律性中等,平时成绩还行但心态容易崩,一遇大考就紧张,家长最担心 “中考差几分掉档”,这种情况可以试试摇号,求个 “保底安心”;
第二类家庭别凑热闹:娃成绩顶尖,目标就是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这种情况就别盯贯通班了 —— 传统路径能让娃凭成绩选更好的学校,贯通班反而可能会限制选择;
第三类家庭稳扎稳打:普通家庭别把宝全压在试点上!不管政策怎么变,“小学练习惯、初中打基础” 都是硬道理。娃能坐得住、会总结错题、基础扎实,就算走传统路考中考,也能有好结果,这才是 “硬通货”。
结尾:回归本质 —— 教育从没有 “捷径”,选择比运气重要
大家得想明白,“贯通培养” 从来不是 “取消中考” 的替代品,它更像教育部门给家长递的一个 “备选项”。它能缓解 “中考差 1 分就掉档” 的焦虑,能解决 “初高衔接断档” 的问题,但它解决不了最核心的 —— 娃的学习能力、自律性。就算摇进了贯通班,上课跟不上、课后不主动,最后高考照样没优势。
升学不是 “赌政策”,不是看谁能赶上新试点,而是看谁能摸透自家娃的 “适配性”。与其天天刷 “中考要取消” 的消息,不如今晚花 10 分钟跟娃坐下来聊聊:他能适应比普通班快的进度吗?能接受未来几年不换学校的束缚吗?咱们家能承担 “万一不适应,中途退出” 的风险吗?想清楚这些,比瞎焦虑有用得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