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们不能忘记50后、60后的贡献

0
分享至

50后、60后这代人,从青春到白头,正好赶上了中国最需要埋头苦干的那些年。

从1970年代到21世纪初,这正是中国从动荡走向改革、从贫困迈向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双手,实实在在推动了时代的齿轮。



70年代:在农田与工地上筑牢根基

1970年代,50后已进入青壮年,60后也逐渐长大,开始参与集体劳动。

那时的农村,“农业学大寨”是时代口号,全国上下都在跟土地较劲。



50后是生产队的主力军,春播时顶着倒春寒弯腰插秧,夏收时在40℃的烈日下抢收小麦,秋收后还要平整土地、修梯田。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们跟着技术员学习育种,在试验田里反复试种,哪怕手上沾满泥浆、晒脱皮,也非要把亩产提高几十斤。



同一时期的水利建设工地上,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1970-1979年,全国新建了上万座中小型水库,整治了数百万亩低洼易涝田。



50后们推着独轮车运土方,用钢钎凿岩石,晚上就睡在草棚里,就着煤油灯啃窝头。

像湖北的丹江口水库续建工程、安徽的淠史杭灌区扩建,都有几十万这样的建设者,他们用人力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工程,让更多农田告别了“靠天吃饭”。

城市里的50后,则成了工厂的生力军。



1970年代的国营工厂,实行“三班倒”制度,他们在机床前一站就是8小时,加工零件时连呼吸都要屏住——那时的设备精度有限,全靠手感和经验控制误差。

为了完成生产指标,他们主动加班,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自己住在工厂宿舍,连春节都可能在车间度过。

正是这样的坚守,让中国的工业在动荡后逐步恢复,为后来的改革积累了基础。



80年代:踩着改革的鼓点闯新路

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50后正值壮年,60后也步入青年,成了改革的“先锋队”。



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50后、60后是最早“吃螃蟹”的人。

他们承包土地后,打破“大锅饭”的惰性,凌晨就下地,深耕细作,还敢尝试种经济作物——山东人种苹果,浙江人种茶叶,广东人种蔬菜,把农产品运到城里卖,第一次尝到了“多劳多得”的甜头。



许多60后正是在这时通过高考走出农村,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带着全家的希望进入城市。

城市里的变化更剧烈。

50后中的产业工人,经历了从“计划生产”到“市场导向”的转变。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后,工厂开始搞“承包制”,他们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琢磨市场需求。

有的50后从工人变成了车间主任,学着算成本、抓管理;有的60后刚进厂就赶上技术革新,白天跟着老师傅学操作,晚上抱着书本啃机械原理,把进口设备的说明书翻得卷了边。



这十年,最亮眼的是“个体户”群体的崛起。

不少50后、60后放弃了“铁饭碗”,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收废品,在农贸市场摆地摊卖服装,在街角开小饭馆。

他们不怕被人说“不务正业”,凌晨进货、深夜收摊,用攒下的第一笔钱租店面、雇帮手,慢慢做成了小老板。

深圳、温州、义乌这些地方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大多是他们这样一点点做起来的,为中国市场经济撕开了一道口子。



90年代到21世纪初:扛着时代转型的重担

1990年代,改革进入深水区,50后、60后成了社会的“顶梁柱”。

国企改革中,上千万工人面临下岗,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从头再来:男的去开出租车、搞装修,女的去当保姆、做保洁,有的夫妻俩凑钱开个小超市,把孩子送进大学是他们唯一的执念。

正是这种“不服输”的韧性,让改革阵痛没有压垮社会,反而催生出更活跃的民间经济。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高潮。

50后、60后成了工地上的主力军:京九铁路建设中,他们在荒山野岭搭工棚,用铁锹挖隧道;

三峡工程移民中,不少50后主动搬离祖辈生活的家园,带着家人去新地方开荒;



高速公路网铺开时,60后们在工地上拌水泥、架桥梁,把一条条公路修到了家门口。

2000年前后,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从1990年的500公里跃升到1.6万公里,背后是他们晒黑的脊梁和磨破的手掌。



在教育和家庭层面,这代人更是倾尽所有。

50后、60后大多经历过“没书读”的年代,因此把孩子的教育看得比什么都重。



他们住着单位分的老房子,却愿意花半个月工资给孩子请家教;自己舍不得买新衣服,却要给孩子买电脑、报兴趣班。

1999年高校扩招后,无数50后、60后骑着自行车送孩子去大学报到,看着孩子走进校门时,眼里的泪水里藏着两代人的梦想。



如今,50后已年过七旬,60后也步入花甲,但他们参与创造的一切,仍在我们身边:

餐桌上的粮食,是他们种出来的;城市里的楼房,是他们盖起来的;我们这代人能安心读书、工作,是他们用肩膀扛住了转型的压力。

他们的贡献,从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粒粮食、每一座厂房、每一条公路里,藏在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安稳生活里。



记住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伟大”,而是因为他们用最普通的人生,书写了一个国家爬坡过坎的历程。

他们吃过的苦,最终变成了我们脚下的路——这才是最该被铭记的“历史事实”。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07年华国锋去毛主席纪念堂,遭家人阻拦,华国锋:这是最后一次了

07年华国锋去毛主席纪念堂,遭家人阻拦,华国锋:这是最后一次了

搜史君
2025-11-11 20:10:03
十五运游泳比赛,覃海洋男子100米蛙泳摘金,张雨霏女子100米蝶泳夺冠

十五运游泳比赛,覃海洋男子100米蛙泳摘金,张雨霏女子100米蝶泳夺冠

极目新闻
2025-11-11 19:50:37
德国1.19万家企业破产,默茨急了,绝不能让中美决定技术未来

德国1.19万家企业破产,默茨急了,绝不能让中美决定技术未来

寻途
2025-11-10 16:11:30
第六代丰田RAV4澳洲售价曝光,动力配置全面升级

第六代丰田RAV4澳洲售价曝光,动力配置全面升级

MOTO
2025-11-11 17:26:25
文班亚马你超神了,这项79年没人做到的纪录,今天被你实现了

文班亚马你超神了,这项79年没人做到的纪录,今天被你实现了

大西体育
2025-11-11 12:07:01
福建舰官宣入列,解放军再次重磅围岛,马英九喊话赖清德和郑丽文

福建舰官宣入列,解放军再次重磅围岛,马英九喊话赖清德和郑丽文

议纪史
2025-11-11 20:05:03
下一个孙杨?击败两大奥运冠军,刷新世界纪录,18岁已成未来希望

下一个孙杨?击败两大奥运冠军,刷新世界纪录,18岁已成未来希望

兵哥篮球故事
2025-11-10 23:03:19
恭喜!天津一片区正式启动拆迁!涉及底商已彻底推平,为新建地铁征用!

恭喜!天津一片区正式启动拆迁!涉及底商已彻底推平,为新建地铁征用!

天津人
2025-11-11 19:11:03
京东“国民好车”搅动新能源车市,换电模式不再是“可选题”

京东“国民好车”搅动新能源车市,换电模式不再是“可选题”

新财闻
2025-11-11 14:15:21
广州地铁这回摊上大事了!遭人民网发文痛批,网友:真是一点不冤

广州地铁这回摊上大事了!遭人民网发文痛批,网友:真是一点不冤

徐醇老表哥
2025-11-10 11:20:54
菲遭灾5天没人帮,中方为何出援手?我使馆明言:帮的不是马科斯

菲遭灾5天没人帮,中方为何出援手?我使馆明言:帮的不是马科斯

墨羽怪谈
2025-11-11 16:12:11
港星李国麟定居福州,买600平超大别墅,站院子里“炫富”好得意

港星李国麟定居福州,买600平超大别墅,站院子里“炫富”好得意

艳姐的搞笑视频
2025-10-24 15:33:14
经典黑白配还能这么穿?小姐姐的白背心黑瑜伽裤,成熟妩媚又舒适

经典黑白配还能这么穿?小姐姐的白背心黑瑜伽裤,成熟妩媚又舒适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0 13:44:01
世体:马竞新大股东注资13亿欧元,目标缩小与顶级豪门差距

世体:马竞新大股东注资13亿欧元,目标缩小与顶级豪门差距

懂球帝
2025-11-11 18:33:15
中方就菲律宾遭受台风灾害向菲人民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中方就菲律宾遭受台风灾害向菲人民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环球网资讯
2025-11-11 14:29:04
武大校长可以辞职了!一个平庸的领导者,是整个大学的灾难

武大校长可以辞职了!一个平庸的领导者,是整个大学的灾难

麦大人
2025-08-02 13:16:39
北京摔童案韩磊伏法前最后一小时:连抽两根烟,全身止不住地颤抖

北京摔童案韩磊伏法前最后一小时:连抽两根烟,全身止不住地颤抖

谈史论天地
2025-10-12 19:50:03
福建舰首战锁定收台,撕破美军老剧本,这波攻守异形太提气

福建舰首战锁定收台,撕破美军老剧本,这波攻守异形太提气

华山穹剑
2025-11-11 20:39:40
老婆和男闺蜜去旅游,25天后才回家,丈夫:你先去医院做个检查

老婆和男闺蜜去旅游,25天后才回家,丈夫:你先去医院做个检查

青青会讲故事
2024-11-08 14:02:01
演员童瑶: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因为一句话嫁给了丈夫王冉

演员童瑶: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因为一句话嫁给了丈夫王冉

白面书誏
2025-11-10 19:22:46
2025-11-11 21:28:49
户外小阿隋
户外小阿隋
探索地球神秘地带,分享旅途中的美好
2180文章数 102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接连触碰中国底线 日本贼心不死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接连触碰中国底线 日本贼心不死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手机
游戏
艺术
旅游
公开课

手机要闻

双11首发即破发!华为Mate 70 Air为销量拼了?

知情人爆料:ON离队!Knight和BLG续约难度大,missing加入LNG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旅游要闻

打开旅居的“乡村盲盒”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