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年持续不断地城市翻新建设,在如今的吉林市主城区不要说解放初期之前的“囫囵个儿”房子,就是残存的旧时房山、旧墙,也能让许多人观瞻感慨。几天前,有网友留言“在九台街转弯处有十多米长,一米多高的发黄花岗岩砌筑的老货场围墙”,疑是日伪时期遗留的建筑物。对这段围墙我是有印象的,不过由于九台街是条“蛰伏闹市”的僻静街道,我已多年未去过,于是择机前去探访,看看这墙的现状。
九台街位于吉林站前广场南侧,是自火车站向西的第一条道路。由于历史上这条道路的东侧为铁道线及货场,路西多为简易民居,路况也差,且向南延伸的道路并不通达重要区域,故而一直不是分散客流的热闹街巷,即便北口路西曾坐落着大名鼎鼎的“吉林饭店”,但其所拥有的繁华皆由站前客流给予,并未“转赠”给九台街一分一毫。
虽然经过改造后,如今的九台街路面比印象中宽阔不少,也整洁许多,但走在这条路上,感受最多的还是安静。
九台街和当年的四川街一样,并非一条修直的道路,都有一个特殊的“闪电型”折弯。网友说的老墙就在此处。准确地说,这段墙显老处是一米多高的石砌墙基,其上还有半米左右的红砖加高。由于和墙内的白色楼房距离不远,冷眼看去,如同浑然一体,遂让这折弯处颇有城堡的威严气质。
那墙基为黄色石块垒砌,石块随形就势,所构成的墙面平展流畅,如同哥窑冰裂纹一般呈现在街道一侧,十分美观。这墙原本很是幽长,如今只剩下拐弯处一段,保卫着吉林工务段的办公场所——墙内早不是昔年的货场。
据史料记载,吉林站在民国时期就向南延伸出货物专运线,九台街一带也很早就是吉林站的货场。在好友闻焱先生收藏的吉林城老地图中,专运线西侧有“永衡”系的粮栈与货场毗邻,东侧则有中国银行仓库、永吉煤场、吉敦铁路材料厂分布。根据地图显示,如今九台街拐角处在1932年时曾开有通往站内的小岔路,这不得不让人猜测,此处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没有围墙,只有老照片中呈现的木栅栏和铁丝网隔离带(至于是否为伪满后期增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另外,细看这道残存的围墙,尽管石块本身和石块之间的水泥勾缝已出现了风化,但风化的程度并不能让人萌生古久之感。询问一些老人,没有得到这一带确实的解放前回忆,只听闻有五十年代末已见此墙的说法。因是恍惚记忆,终不敢贸然取信。不过这段老墙基即便不是解放前的建筑残留,也定然经历了悠久岁月洗礼,和电力学院石头墙、二监狱残墙一起,是吉林市主城区为数不多、且值得重视的“墙文化”实物。
在探寻九台街的过程中,还想起地方史料对这条街道旧称的错误记录。包括《吉林市地名志》和《昌邑区志》在内的许多行文严谨的志书,都将“九经路”当作九台街的曾用名。所谓九经路是东关开埠后,东关商埠区规划的一条南北向街道。我曾对地方史料的记载深信不疑,直到后来在好友闻焱处看到多幅解放前的地图,才知道历史上的九经路是解放后的广阔胡同(天津街与九台街之间),而九台街在解放前一直有自己单独的名字——货场西马路。
如今,九台街在御苑小区门前向西拐到天津街上,舍弃了原本向南的一段,吞并了成都路在天津街东侧的一段。至于商埠九经路的正主——广阔胡同,先是在解放后被封闭了通往站前广场的北口,后来又在新华一区的不断建设中变得又短又弯,而今早已泯然于楼群中,失去与九台街争回旧名的气势了。
![]()
![]()
![]()
![]()
![]()
![]()
特别鸣谢闻焱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