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次战前筹备中,排长马平满怀激情汇报作战方案,被师长廖锡龙严厉打断:
“停!你是哪所军校毕业的?”
![]()
廖锡龙为何打断马平?
1984年,面对越南的挑衅,中央军委果断决策,于者阴山发起一场旨在重振“两山轮战”局势的“拔点攻势”,意在给越军以沉重打击。
昆明军区十一军三十一师肩负起此次重大使命,师长廖锡龙接令后,即刻投入到紧张的战略筹划与部队动员中,誓师激发全军斗志,最佳状态迎战强敌。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筹备,作战计划制定完毕,九十三团五连担纲破局重任。
五连深知其肩负的艰巨使命,全员上下紧绷神经,不敢丝毫懈怠。连长迅速响应,召集全连排、班长紧急会议,共商克敌制胜之策。
马平是九十三团五连的二排长,他自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后,便对军事理论抱有浓厚兴趣,常有独到见解。
面对即将到来的重大战斗任务,马平投身战前筹备,运用所学结合战场实际,策划一套作战方案。
在全连排、班长集会上,马平自信地展示他的方案,滔滔不绝提出七八条建议,每一条都显得既合理又充满新意。
![]()
马平未曾预见,这些精心设计的建议,在实战经验丰富的师长廖锡龙眼中,有许许多多的漏洞,很不合理。
廖锡龙察觉到马平建议背后的隐患,虽看似逻辑严密,实则拘泥于书本知识,缺乏实战考量,恐有“纸上谈兵”之虞。
正当马平沉浸在自我构思的世界中时,师长廖锡龙突然打断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意外:
“等一下,马排长,你是哪所军校毕业的?”
马平愣了一下,如实回答:“我是昆明陆军学院的毕业生。”
廖锡龙轻轻点头,紧接着,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语重心长地对马平说:
“记住,战场是生死攸关之地,不是纸上谈兵的场合。我们必须以实战为依据,绝不能空谈理论,更不能以战士的生命为代价去验证那些未经考验的想法。”
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让马平顿时意识到自己的肤浅与不足,低下高傲的头颅。
![]()
马平遭受批评,他从廖锡龙的话中,深刻领悟到实战的紧迫性和严峻性,以此为动力,展现出积极态度,迅速调整自我,全身心投入到作战准备与策略优化中。
接下来的三日内,马平沉对作战方案深度剖析与精细打磨,力求每一环节都贴近实战需求。
三天后,马平向廖锡龙呈上一份详尽周全、极具实战指导意义的作战报告。廖锡龙审阅后,对马平的显著进步与精心筹备给予高度评价,由衷认可。
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马平及其战友们迎来实战,在收复者阴山的战役中,他英勇无畏,手持突击步枪冲锋在前,带领四十余名勇士向越军防线发起猛烈攻势,迅速占领25号高地,全歼守敌一个班。
战斗尤为激烈,一排在进攻26号高地时遭遇顽强抵抗,陷入困境。马平果断决策,迅速调整战术,留下一班固守25号高地,亲率余部驰援一排,对26号高地实施夹击,成功击溃敌军,占领高地。
![]()
越军并未放弃,迅速集结两个营兵力,对25、26号高地发起猛烈反扑。马平临危不乱,立即请求炮火支援,数百枚炮弹精准覆盖敌阵,重创敌军,迫使其撤退。
乘胜追击,马平决定与一排联手,向更为险峻的24号高地发起挑战。
该高地防御坚固,敌军重兵把守,马平和麾下战士不怕牺牲,巧妙运用战术,逐步逼近敌阵,利用火箭筒精准摧毁敌火力点,打破其防线。
越军在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攻势下,为保全自身,不得不忍痛放弃坚守的24号高地,选择撤退。
发现越军撤退,马平率部追击逃敌,扩大战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撤退的越军。
不幸却发生了,马平意外踩中反步兵地雷,瞬间遭受重创,战友们全力将他送往野战医院救治,可伤势之重,已非人力所能挽回。
![]()
年仅22岁的马平英勇牺牲了,将宝贵的生命永远献给祖国的边疆防线,廖锡龙得知后痛心不已,前几天还是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却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