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伊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发“五有”工匠标准,推进政行企校共同体协同育人,实施“五维铸匠”育成工程,贯通技能人才“五位一体”培养的全路径。
开发“五有”工匠培养标准,重塑边疆中职学校育人质量标准体系。学校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实践锤炼”五位一体全面融入育人全过程,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牢扎根边疆信仰、明确技能报国志向、形成创新与终身学习能力、掌握就业岗位硬技能、适应艰苦环境身心素质、掌握解决技术问题本领的高质量技能人才。
构建“三元蓄力”协同育人机制,激活政行企校共同体资源,打造育人生态圈。学校通过“专业教学强技、标准管理固基、平台支持赋能”三元联动, 分别解决技能培养“做什么”、行为养成“怎么做”、平台赋能“靠什么”,聚力打造边疆技能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截至2024年底,在教学强技端,专业课程与企业标准对接率达95.6%,混编教学团队中企业专家参与率达100%,学生技能证书获取率超过90.0%,在各大赛中获奖数居全疆同类院校前列。在管理固基端,实施“石榴籽”行为养成工程,学生文明素养合格率达97.5%。在平台赋能端,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组团式”援疆团队支持下,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10个、现代产业学院5个、示范基地2个,创新成果超1000万元。
实施“五维铸匠”全链育成工程,贯通高质量技能人才“五位一体”培养全路径。学校通过构建思想引领的思政课程体系、文化润养的第二课堂体系、双轨并进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德技双修的专技和课程思政体系、实践垂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立匠魂、塑匠心、明匠志、强匠身、固匠基的“五有工匠”育人目标。开发思政案例120个,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边疆红色研学”活动;学生第二课堂参与率达100%,参与科技文化社团活动频次最多时达76次/周,学生人均文化素质训练时长达2学时/周;学校中高职衔接升学率近80%,就业率从2019年的76.3%上升到2025年的95.3%;课程思政实现全专业覆盖,学生职业素养优良率达95.3%;岗位实习对口率达98.8%,留疆就业学生中85.2%成为企业骨干,第三课堂知行促进行动人均社会实践学时达40学时/学期。
(戚豹 徐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