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圳市行政执法监督码管理规定》新闻发布会。深圳市光明区于去年入选全市首批“行政执法监督码”试点区,全市首单“扫码入企”在光明产生。本次发布会上,光明区重点介绍了创新开展“统筹入企+扫码监督”工作的情况。
据了解,在“扫码入企”基础上,光明区统筹行政执法、日常巡查、企业服务等各类入企事项,统筹相关部门一同入企,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服务到位”,显著减少了入企频次。
为涉企执法“立规矩”,为企业发展“减负担”
执法部门“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是企业反映的“烦心事”。国家高度重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今年3月以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在深圳,深圳市司法局制定了《深圳市行政执法监督码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管理规定》已印发并于今年9月20日起施行。
本次发布会上,深圳市司法局对《管理规定》出台的背景、意义以及核心亮点进行了解读,以提高企业和群众对“扫码入企”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度。
据了解,行政执法监督码是指为了减少执法扰企,监督行政检查行为,基于企业基本信息,为企业生成的用于行政执法单位现场入企行政检查时扫描登记的二维码。“扫码入企”是指除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等特殊情形外,行政执法人员到达被检查企业后,在开展行政检查前必须登录监督码系统,扫描企业展示的监督码或者扫描营业执照二维码调出监督码进行登记留痕。
深圳出台《管理规定》,将建立执法监督码运用的长效机制,用制度为涉企执法行为“立规矩”,为企业发展“减负担”。
![]()
率先推行“统筹入企”,减少入企频次
去年8月,深圳市司法局启动了执法监督码试点工作,光明区入选全市首批试点区,全市首单“扫码入企”在光明产生。经过前期的试点,目前“扫码入企”机制已在深圳全面落地。在推行“扫码入企”工作中,光明区还率先迭代推行“统筹入企+扫码监督”。本次发布会上,光明区重点介绍了“统筹入企+扫码监督”改革情况。
据介绍,自去年8月以来,在深圳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光明区将“扫码入企”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头号工程”,系统构建“区级统筹、属地街道牵头、涉企部门全参与”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让“无事不扰、有事服务”成为政府部门工作习惯、更加深入“企心”。
光明区率先迭代推行“统筹入企+扫码监督”,统筹行政执法、日常巡查、企业服务等入企事项,匹配形成具体入企安排,政府部门组团上门、入企扫码,把“N”次入企变为1次,做到凡入企必扫码,进一步规范入企行为。同时,创新推行“入企日-宁静日”,实行分时段错峰入企等举措,合理安排入企规模及时间,让企业在入企日有心理预期,在“宁静日”安心生产。
据介绍,全市首单“扫码入企”在光明产生以来,光明全区“扫码”总次数已经超过了1万次。推行“统筹入企+扫码监督”后,截至目前,全区列入统筹的入企次数由21301次减少至统筹后的8741次,减少了12560次,频次下降59%。光明区相关做法在今年5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关注。
据介绍,光明区推行“统筹入企+扫码监督”,三方面效果初显。
理念创新。改变以往“联合执法”仅聚焦执法行为,将关注点进一步延伸到各类政府入企行为,逐步改变“今天我去一次、明天你去一次”的现象。
机制创新。发挥基层贴近企业、熟悉企业的优势,由属地街道牵头,一体统筹“什么时间、什么部门、什么事项、去哪个企业”。比如,不同部门对同一企业执法标准问题,属地街道组织相关部门一同入企、现场办公,达到检查时间减少、处理意见明确、整改措施可行的效果,入企频次也相应减少。
手段创新。在深圳市执法监督码系统的支撑下,以智慧手段赋能执法监督,政府入企行为可溯源、可评价、可监督,更好地规范涉企行为和实现政企互动。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睦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