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世界冠军柯洁曾在直播中谈及 AI 编程课,观点鲜明:“不如先把语文基础打扎实,这类课程实在没什么价值”“要是我家有孩子,绝不会让他在小时候接触 AI 相关的东西”“市面上的 AI 编程课堪称智商税里的‘佼佼者’,但凡沾边的基本都是骗局”。
![]()
资料图(图文无直接关联)
作为曾在少儿编程机构工作数年的人,我十分认同柯洁的看法。不过有一点想补充:若论 “实用性”,市面上多数兴趣班其实都处于 “无用” 的范畴。
很多家长并未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喜好,给孩子报兴趣班时,并非从孩子的意愿出发,而是受市场热度影响、被销售人员说服。大部分孩子刚上兴趣班时,前两三节课都会兴致勃勃,到了上课时间还会拉着家长前往;可没过多久,孩子就会恢复常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再去上课。
除了初期的兴趣热度消退,还有两个关键原因:体验课能让孩子喜欢,一是因为新鲜感强,二是老师会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与认可,课堂上孩子的创作自由度也更高,能收获强烈的成就感。但到了正式课,实际体验与预期完全不同,孩子的好奇心自然会消失。
所以,那些并非基于孩子真实兴趣选择的兴趣课,多半是为了满足家长自身的好奇心与功利心理 —— 换句话说,多数兴趣班本就没什么实际作用。就像有家长吐槽的,现在不少兴趣班根本是 “扼杀兴趣的班”。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学生,本身喜欢编程,家长也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孩子原本能在家根据自己的喜好琢磨小项目,通过网络主动学习编程知识,还能得到家长的指导。后来家长觉得孩子有兴趣,就想让他报个班系统学习,可上课没多久,孩子对编程课的兴趣就越来越淡了。
深入了解后发现,问题出在兴趣班老师身上:他们没有去激发孩子的兴趣、延伸孩子的好奇心,反而一味 “规范” 孩子,要求孩子按照所谓 “正确” 的方式完成项目。我在机构工作时见过太多这类课程,它们和当下体制内的流程化教学没什么区别 —— 而这正是最严重的问题,因为它们打着 “兴趣班” 的旗号。
一旦教学变得标准化、流程化,兴趣班的意义就被彻底打破了:它不再是为满足学生兴趣而存在,反而成了完成固定教学流程的 “任务式课堂”。
![]()
资料图(图文无直接关联)
先看课程研发:很多机构的课程体系并不科学,教案多是由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依据自身既有认知和习惯编写而成。这些课程研发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专业知识有误,而在于缺乏对儿童发展规律的了解。尤其是小机构,根本没有专门的课程研发团队,要么采购大品牌的课程体系,要么随意套用从其他机构 “带过来” 的教案,上课不过是照本宣科地落实这些内容。
再看上课流程:所谓的 “多步骤教学法”(比如先复习旧课、引入新课主题、引导思考、拆解任务、学生动手实践、成果分享、老师总结拓展),几乎所有机构都是按这套流程上课。单看每个环节的设计,似乎没什么问题;可一节一个半小时的课,被拆分成这么多步骤,看似科学,实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局限。每个环节都像赶工一样匆忙,孩子还没理清主题思路,老师就开始拆解任务;还没理解拆解逻辑,就被要求动手操作。
![]()
资料图(图文无直接关联)
上过这类课的家长应该都知道,每节课结束后,老师都会发一段孩子的视频反馈:孩子对着镜头讲解 “这节课学了什么、用了什么机械或逻辑结构、如何一步步完成作品”。看起来孩子每节课都有收获,可细想之下,其实没记住多少真正有用的内容。
当然,这并不是说规范的课程体系和严谨的上课流程不重要,而是如果教学只盯着流程,不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兴趣班自然就 “无兴趣可言” 了。
现在不少机构会借着 “AI 时代来临” 的口号推销少儿编程课,还会给家长植入一种认知:“新时代的文盲,是不懂 AI、不会编程的孩子”。这就成了继学科教育焦虑后的又一种新焦虑,家长们担心孩子 “输在 AI 起跑线上”,即便不了解少儿编程,也会让孩子报名上课。
实际上,很多家长对少儿编程知之甚少。有家长常用 “等孩子喜欢了,我们再考虑报课” 来拒绝报名,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会像对待其他兴趣班一样,新鲜感过后就不再感兴趣。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跟家长说:“您千万别这么想,少儿编程课和其他课程不一样,10 个孩子来上体验课,9 个都会拉着家长报名。”
原因很简单:少儿编程课的体验课设计得极具吸引力。低年级体验课会围绕游戏主题展开,高年级则会用有趣的项目抵消代码学习的枯燥,想让孩子喜欢上体验课,对机构来说其实很容易。
很多家长对少儿编程的了解不足,报课多是出于从众心理。加上机构宣传时会强调 “能锻炼思维”“培养数学逻辑”“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增加英语词汇量”只要和学科学习沾上边,家长就很容易动心。
可实际情况是,学科基础与兴趣课热情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基础学科学不好,孩子对需要学科能力支撑的兴趣课,也很难保持持续的热情。
AI 时代,AI 工具或许会成为全民普及的工具,但这个时代并不需要人人都成为工程师。就像汽车普及后,不需要每个人都懂造车,学会使用即可;再比如,只要懂得如何提出问题,DeepSeek 这类工具就能帮忙梳理项目、解决问题——它写代码比人快、比人严谨,但我们没必要非要学会设计出像 DeepSeek 这样的工具。
所以从工具使用的角度来说,家长没必要为所谓 “新文盲” 的说法焦虑。其次,少儿编程本质上就是教培机构的一个项目,和其他兴趣班没什么不同:同样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同样有过度宣传、贩卖焦虑的问题,同样面临机构倒闭、“跑路暴雷” 的风险。
![]()
资料图(图文无直接关联)
如果家长还没培养起孩子正确使用工具的能力与自控力,选择少儿编程课时更要谨慎。我见过太多孩子上课对着电脑玩游戏,下课被家长强行关电脑后大发脾气的场景。
“智商税” 或许难以完全避免——世界上的诱惑太多,家长的判断力却有限。但还是希望家长们能少走些弯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