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全球稀土圈的大新闻炸了锅:10月22日,美国稀土开发商REAlloys突然宣布和日本政府下属的JOGMEC机构签了战略联盟协议,前脚美澳刚砸85亿美元搞稀土合作,后脚美日就火速抱团,摆明了要联手搭建“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更狠的是,他们还拉上澳大利亚,要在西澳建一座年产能100公吨的镓精炼厂,由美国铝业主导,日本出钱出技术,喊着“保障国家安全”的口号,架势摆得十足。
![]()
可这看似严密的联盟,扒开细节全是“急病乱投医”的痕迹。先说美国,手里虽有加州芒廷帕斯矿这种储量1300万吨的大矿,2025年设计产能能到5万吨,可偏偏是“偏科生”——全是轻稀土,重稀土占比连全球1%都不到,而F-35战斗机、核潜艇这些国防重器最缺的镝、铽,美国95%都得从中国买。更尴尬的是,美国连像样的冶炼技术都没有,芒廷帕斯矿挖出来的精矿,前些年80%都得运到中国加工,不然根本变不成能用的稀土氧化物,典型的“挖在美国、炼在中国”。
再看日本,倒是在稀土分离和磁铁制造上有点技术家底,住友电工的永磁工艺还算拿得出手,可架不住“家里没矿”。日本90%的稀土都靠进口,2010年那次稀土供应波动差点让他们的电子产业停摆,这才逼得JOGMEC到处砸钱找矿,从澳大利亚挖到非洲。这次和美国合作,说白了就是“技术换资源”:日本把分离技术转让给REAlloys的北美工厂,换美国萨斯喀彻温省矿场的钪、钇产量,还要求对方长期供应钕铁硼磁体——这种磁体是电动车、芯片的核心,日本车企和电子厂离了它根本转不动。
他们急着抱团,根源全在咱们的稀土管控升级。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一纸公告,把稀土开采、冶炼等12项核心技术全纳入出口管制,连境外产品里中国技术成分超0.1%都要许可。这招直接打在了他们的七寸上——中国不仅握着全球49%的稀土储量、69.2%的产量,更垄断了92.3%的冶炼分离产能,全球91.6%的稀土永磁体都是中国造。更别提重稀土了,全球85%的产量来自中国,江西赣州一地的输出量就比其他国家总和还多3倍,澳大利亚、缅甸那些矿要么重稀土占比低,要么产量不稳定,根本顶不上趟。
可美日的“破局计划”,仔细算算账全是窟窿。先说技术,咱们靠徐光宪院士的“串级萃取法”能把稀土纯度炼到99.9999%(6N级别),分离成本才美国的1/4,而美日现在最多只能做到99.9%(3N级别),这种纯度的稀土根本用在高端装备上。再说产能,他们要建的镓精炼厂年产能才100吨,可2024年全球高纯镓需求就超400吨,连零头都不够补,而且镓储量68%还在中国,原料都没着落。高盛早就算过,西方要达到中国现在的稀土产能,至少得砸250亿美元,重建全产业链更是要10到15年——这还没算环保成本,稀土冶炼的废水处理技术咱们玩了几十年,他们现在建厂光环评就得卡好几年。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企业都没底气。REAlloys要在俄亥俄建磁铁厂,可连资金都得靠JOGMEC融资,首席执行官自己都承认“靠日本技术和北美资源互补才能成事”。反观咱们,北方稀土的分离效率比国际同行高40%,3.8万件专利把开采到应用的关键环节包得严严实实,就算他们搞技术转让,核心的萃取剂配方、尾料处理技术也学不走。国际能源署都预测,到2030年中国稀土冶炼占比还得有77%,是其他国家总和的3倍多,这根本不是短期抱团能撼动的。
说到底,美日这波操作更像“安慰剂”——签协议能缓解战略焦虑,可技术鸿沟、成本压力、时间周期摆在那,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差的可不是一纸协议那么简单。
你觉得美日这波“技术换资源”能成吗?咱们该怎么守住稀土产业链的优势?来评论区聊聊~
• 中华网+2025年10月25日+《美稀土公司与日本政府签署战略协议 扩磁铁生产》
• 上海有色网+2025年10月24日+《美稀土公司与日政府签协议扩磁铁生产》
• 手机网易网+2025年10月25日+《太快了!美澳之后,美国稀土公司与日本政府也签署了战略协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