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 3632
养孩子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操心的命。
尤其女儿被怀疑自闭症后,从不曾失眠的我,竟然会时不时半夜突然清醒,脑海里反复回放着她白天的一言一行,发愁她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困境。
又一次,我在凌晨3点睁开了眼睛。本想翻个身继续睡,奈何老公的鼾声起伏——此前我从未注意到,原来他会打鼾,或者说,我从未被这声音影响到。
“孩子都这样了,还能睡得这么香!”
烦躁和委屈瞬间涌上心头,我越想越气,忍不住抬手一巴掌拍醒了他,连珠炮似的把满心的焦虑和不满都倒了出来。
没等我说完,老公揉着惺忪的睡眼,带着几分无奈嘟囔:“你这样天天熬、天天急,不仅老得快,身体也扛不住,真要是累垮了,孩子以后可怎么办?”
啥?还敢诅咒我?我忍不住发疯。
好在理工博士男情绪稳定,他不紧不慢地说:“操心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还不如先顾好自己。你说吧,又在烦什么,让我想想办法!”
嘿,别说,这套简单明确的直男式思维,我还偏吃。那天夜里,伴着他轻声的分析和安慰,我渐渐冷静,也终于踏实地睡了个好觉。
结婚10多年,面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老公始终保持着冷静,几乎从不陷入无谓的内耗。
尤其是当我因焦虑孩子情绪爆发,他总能用特有的“问题-方案”思维找到突破口。潜移默化下,我似乎也找到了一些抚养支持谱系孩子的方法。
文 | 夏天
编辑 | Zoey_hmm
![]()
回顾过往,不后悔哀叹
作为“博二代”,女儿在幼儿时期的确表现得很聪慧,让我满心欢喜与骄傲。
几个月大的时候,她只要拿起绘本,就能安安静静地坐上1个多小时,全神贯注;
1岁多点,仅在早教班上了2节课,她便能精准地认识并区分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
2岁时,站在客厅的小地毯上,她一扭一扭能唱几十首英文歌;就连复杂的玩具车,她也能自己摸索着拆卸、组装……
那时的我,满心憧憬着女儿能像她爹一样,一路顺遂,直攻博士。
然而,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拐个弯。
女儿2岁半左右时,一位70多岁、经验丰富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很委婉地提醒了我。她注意到,女儿和人交流时,眼神总是飘忽着,不太愿意与人对视,建议我带孩子去看看医生,做个专业评估。
因为孩子年龄太小,医生能观察的时间有限,没有出具书面诊断报告,但那句“从目前的观察来看,她有自闭症倾向”,却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我心上。
我和老公当时的心情,复杂得难以形容——有突然被击中的难受,可心底又隐隐透着一丝“果然如此”的预感。
回头细想,其实早有征兆:以前女儿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时,我们喊她的名字,她常常像没听见一样毫无反应,往往要反复叫上好几声,她才会慢悠悠地转过头;
而且她对认准的事格外执拗,别说语言沟通,就是拿棒棒糖诱导都不改变主意。记得老公之前就曾小声嘀咕过:“她这样,该不会是有自闭症吧?”只是那时的我们,都不愿往这个方向深想,总觉得是孩子还小、性子特殊。
也就从那时起,我开始自怨自艾。我翻来覆去地找“原因”,把所有可能的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怀疑是孕期频繁出差、过度劳累影响了她;后悔生孩子时太要强,直到羊水破了才去医院;
更自责女儿1岁多我忙于工作,没能多花时间陪她、照顾她,是不是错过了什么……那些日子,我总被这些念头缠着,怎么也走不出来。
相比之下,老公要冷静得多。他查阅了大量文献,用科学依据耐心告诉我:“自闭症的根源在于基因,每个家庭都有可能生下这样的孩子,这并不是谁的错。”
除此之外,他还总在不经意间肯定我的付出,一次次认真地告诉我,无论是作为妈妈,还是作为妻子,我都已经做得非常棒了。
他还跟我认真分析:“其实孩子小时候的聪明,很多时候是我们做父母的自带了滤镜,加上2岁前的互动大多以孩子为中心,我们都在顺着她的节奏走,没察觉到异常。
而且女儿不是后来才变成这样的,她从出生起就有自闭症倾向,只是小时候征兆不明显,我们没看出来而已。现在再纠结过去,一点用都没有,只有先接受她的与众不同,才能慢慢找到适合她的教养方式。”
过往不恋,这是老公面对事情时的信条。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他很少懊恼,更不会沉湎其中。
以前,我还总嫌弃他这份“过分冷静”,觉得少了很多温度。可随着婚姻越久、育儿的路走得越深,我才慢慢明白,这份冷静不是冷漠,而是一种难得的清醒——尤其是在养育特殊孩子的路上,这份清醒,成了支撑我走下去的力量。
![]()
![]()
珍惜当下,从细微之处治标
如今5年过去,女儿的进步很明显,但偶尔还是会冒出些小状况——她太容易受环境影响了。
要是处在包容放松的氛围里,她能和小伙伴们开心地玩闹、顺畅交流,那模样和普通发育的孩子几乎没差别。
可一旦身处紧张压抑的环境,她就会悄悄退回自己的小世界,要么焦躁不安,要么自言自语,尤其遇到和人竞争、自己又没表现好的时候,还会不自觉把情绪都撒在对手身上。
也正因如此,我心里始终藏着一个“根治”的幻想。每次刷到“治愈自闭症新方法”的消息,我都忍不住停下来细看,总盼着能抓住奇迹,让她彻底摆脱这些困扰。
老公对此却淡定得多。他一直关注着自闭症领域的前沿研究,很清醒地告诉我:“只要医学上还没找到自闭症的核心发病机制,所谓的‘特效疗法’就根本不现实。”
但他从不会因此陷入悲观,反而常安慰我:“治不了本也没关系,哪怕能治标、能帮她少些困扰也行。
说到底,只要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就足够了——谁的人生还没点小问题呢?”
在他看来,谱系孩子最需要应对的,其实是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带来的干扰。
比如女儿,她可能会因为记着某个场景的不愉快,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就突然情绪失控。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帮她创造积极、愉快的记忆,慢慢覆盖那些不好的经历。
至于那些不影响生活的刻板习惯,则需要我们去适应她,不必强行矫正。比如她喜欢边走路边小声嘀咕学过的知识,嘴里念叨着“光照在地上是漫反射,照在湖面上是镜面反射”;又比如跟人约定时间时格外较真,我跟她说“5分钟后出去玩”,她会认真确认“是不是300秒后呀?”——这些小细节无关痛痒,顺着她的节奏来就好。
社交方面更是如此。放弃让她社交丝滑、讨所有人喜欢的执着,而是教她一些实用的社交技巧,比如开启、结束聊天等,只要能应付日常的沟通需求,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其他的问题,比如成绩不好、调皮捣蛋、动手能力差等,即使普通发育孩子在成长中也会面临,就在出现问题时针对性地帮助就好。
老公总拿开车打比方:“就像出门开车,难免会有剐蹭,这种事不可能完全避免。真发生了,就坦然面对,把问题解决掉,再总结经验下次注意,总不能因为怕剐蹭就不开车了吧?”
当下不杂。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生活从来不会完全按预期走,我们既没必要、也不可能提前预判所有可能。
与其纠结未发生的担忧,不如专注当下——问题来了,就解决问题,没事的时候,就好好享受时光。
![]()
![]()
规划未来,保持底限思考
我对女儿未来的期待,会跟着她的表现忽高忽低,像坐过山车一样。
比如看到她捧着化学元素周期表,能清晰又有条理地说出每个元素的特征,甚至还能自己动手拼出相关模型时,我就忍不住偷偷畅想:说不定她将来能在这方面有所造诣,闯出自己的小天地;可转头看到她写的字歪歪扭扭,连一篇完整的日记都写不下来时,又会瞬间陷入焦虑,忍不住发愁:这样下去,她以后会不会连高中都上不了……
老公却始终保持着一份淡定。女儿表现亮眼的高光时刻,他不会过分夸赞,而是趁机引导她多探索;遇到状态低迷的低谷期,他也从不会指责抱怨,只会耐心陪着她慢慢调整。
“最重要的是底线。”这是他常跟我强调的话。面对女儿的未来,他从不做不切实际的幻想,反而更愿意先考虑到最坏的可能。
他总是说:“只有把最坏的情况都想到了,我们才能提前做好准备,给她稳稳的托底。”
我常常觉得,女儿大多数时候的状态都还不错,那些偶尔的小问题,说不定等她再长大些,就能自然而然地改善。
但老公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我们不能等着问题自己消失,必须主动帮她学会控制情绪、调节状态,尽量提前预判那些不稳定因素可能出现的时机,做好应对和预防措施。
他总提醒我:“影响她未来发展的,很可能就是这些‘少数时候’的不稳定。”
他总说,就算是轻度的谱系孩子,想要真正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会面临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困难。而支撑她走下去的两大关键,就是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其他所有的能力和发展,都得建立在这两点之上。
是啊,对孩子的未来,我们可以有美好的希望,这些“希望”哪怕奢侈一点也没关系,但关于她生存的“底线”,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绝不能掉以轻心。
未来不迎。面对充满未知和变数的将来,老公从不去纠结那些不确定的细节,只牢牢把握住“守住底线”这个大方向。
至于其他的,无论是好是坏,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所有可能——毕竟,比起遥不可及的未来,当下把基础打牢,才是对女儿最好的负责。
![]()
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养育一个特别的孩子,不是要强行把她塑造得正常,而是陪她找到与这个世界和平共处的方式。
就像老公常说的:“我们不是在修补故障,而是在编写专属操作系统——慢一点没关系,能运行就好。”
凌晨3点的失眠偶尔仍会出现,但因为枕边人,我已不再惧怕。生活从不会因焦虑而改变轨迹,却常因具体的行动拨云见日。
养娃这场修行,终究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她学习适应世界的规则,我们学习放下执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有任何问题点击“阅读原文”咨询“AI顾问”——你的专属个性化AI督导,专业又懂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