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的弹舱门缓缓打开,6枚霹雳-15导弹蓄势待发,这一刻美国F-35的设计缺陷反而成为中国战机进化的阶梯。
![]()
其一经亮相就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的“中国造的隐身机”终于“亮相”了之际,它不仅将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推向了世界的顶级,也将中国的空军的实力一举提升到了世界的前几名。
作为中国新型的隐身舰载战斗机的歼-35的“亮相”,无疑将进一步加深了国人对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的信心,也将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空军的强大实力,对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也将起到更加的重要的作用。
其17.3米的机身不仅比美军的F-35C大了整整1.6米,而且还将惊人的6枚中距的空空导弹都能装下,并将超过8吨的内部燃油也都“揽”了进来。
军事爱好者们议论纷纷,一架中型战机如何实现如此强大的载荷能力?答案就藏在歼-35的设计理念里。
![]()
歼-35在设计阶段做了一件聪明事——认真研究了美国F-22和F-35的优缺点。美国这两种五代机在弹舱设计上各有各的麻烦:F-22弹舱偏小,后期升级受限;F-35虽然有所改进,但还是存在局限。
由此可见,中国的设计团队对这一问题的把握也就格外的敏锐,在歼-35的研发初期就把弹舱的容量和多功能性作为核心的指标而一一地落实了下来。既要“有弹”更要“好用、能装、能适应未来”的真正的弹舱。
由此也可见,F-35C的弹舱长度和深度都相对较小,至今都尚未能够将类似LRASM那样的远程反舰导弹给容纳进去。由此可见,F-35C的这一设计之短,几乎将其对反舰的战略性质降格为对舰的打击性质,同时也使得其在反舰的同时也将其隐身的战略性质完全的牺牲了。
歼-35正好抓住这个痛点,把弹舱设计得既能装下6枚霹雳-15中距弹,还能携带从100公斤级到1吨级的各种空面弹药,甚至包括超音速反舰导弹。
![]()
其“肚量大”的秘密就在于一系列的制造工艺的创新和不断的攻关之中。其在同类的战机中都具有明显的结构和重量的优越性。
最核心的技术是3D打印和整体化设计。歼-35开创性地采用3D打印制造薄壁结构体,使零件数量减少约50%,重量减轻约38%,同时翼根高度也减小了四分之一。
凭借对整体的精心设计,歼-35的融合区不仅能将传统的机身结构的重量减少了30%,同时也将零件的总数大大减半了,有效的将疲劳最容易产生的薄弱的部位也都给淘汰了,相对的等效的刚度也就反而得到了约30%的提升。依托于对车辆的这些关键的改进不仅使得我们能在较大的油耗的基础上又能将油的储量增加了数百千克,而且也使得了制造成本的显著的降低。
拓扑优化技术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技术按照载荷分布需求,把材料集中放在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使结构重量减轻超过60%,使用寿命和材料效率也大幅提升。
![]()
新材料应用同样关键。歼-35大量使用超材料,实现隐身功能与结构承载的一体化,隐身结构重量减轻约一半,全寿命周期使用成本显著下降。
将歼-35与美国F-35放在一起比较,差异立刻显现。歼-35不仅机身更长,最大起飞重量也达到约35吨,为其携带更多燃油和武器提供了基础。
弹舱容量是歼-35的明显优势。它能容纳6枚霹雳-15或霹雳-16空空导弹,还能携带至少12枚小直径炸弹,或者2-4枚中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这远超F-35的载弹能力。
作战半径方面,歼-35在无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可达1200公里,超过了F-22的作战半径。这意味着歼-35能在更远的距离上执行任务,为航母编队提供更强的防御纵深。
![]()
可靠性方面,歼-35也显示出后发优势。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F-35存在800多项设计缺陷,发动机、弹射座椅和机身材料等方面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2020年,美军F-35机队平均完成任务能力率仅为39%,远低于预期目标。而歼-35采用“一机多型空海孪生”发展模式,技术复用大大提高了关键技术的成熟度和系统可靠性。
歼-35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中国海军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的标志性装备。2025年9月,歼-35与歼-15T、空警-600三型舰载机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表明中国航母战斗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军事专家张雪峰分析认为,歼-35的隐身性能位居世界五代机前列,它的列装是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打击能力的一次重大升级。歼-35表面干净,表明隐身设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对航母编队的生存能力和突击能力至关重要。
![]()
需求方面,保守估计未来10到15年内,中国海军和空军对歼-35的需求可能超过600架。这些战机将逐步替换老旧的歼-7、歼-8以及早期的歼-10、歼-11系列,与歼-20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战体系。
歼-35与歼-20、055型驱逐舰等先进装备的协同作战,将大幅提升中国应对周边五代机威胁的整体能力。特别是在航母编队中,歼-35与空警-600预警机、歼-15D电子战飞机等配合,可形成完整的海上作战体系。
随着福建舰三型舰载机更多弹射画面公开,军事爱好者们看到歼-35在航母上起降的流畅动作。歼-35总设计师孙聪院士揭秘的三大核心技术——隐身设计、高度集成和小体积高信息化,已经得到实战化检验。
![]()
放眼未来,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正在发生质变。那些曾经困扰美国战机的问题,反而成了中国航空工业避开弯路的警示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