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尘埃之间,有些记忆怎么擦都擦不掉
![]()
有些事你不愿意提,也不愿意多琢磨,可它总是突然蹦出来——半夜做梦,醒来心跳还没缓过来;或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阵莫名的烤烟味,都能把人拎回那些年。那些让人心头一紧的岁月,谁能真的说忘就忘了呢?
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有一段风里带血的往事,总能让人噤声半晌。日军当年在中国闹出的那些“事”,其实称它们为“事”都太轻了。骨头碎、楼板塌、街巷里小孩的哭声和女人的哀号,埋进土里几十年都还在。偶尔家里老人坐在门槛上会突然沉默下来,你敢问也不敢问,说到底,谁愿意当年活着磨难的人反复受二次痛苦呢?
![]()
老李家以前有个远房亲戚,抗战时才刚成年,家乡就在华中。那年他来看我们,背上那口陈年老箱子,铁扣都掉了,更别说里头的什么“家当”。他喝水总带点抖,手背青筋蹦得吓人。后来我抓着机会偷偷问过他:“你怕啥?”他嘟囔一句:“怕人不像人。”我那时候不懂,直到自己长大后才猜出来,怕的,是人心比刀还硬,比野兽还冷。
回头想,当时的中国,把老百姓推到了什么样的日子?仿佛睡着的时候都提心吊胆,不能安心吃口饭,谁知道明天这碗饭还在不在。这种动荡,历史课本翻过去不过几页纸,落到每一个家庭头上,却是没人能真的放下的苦。
![]()
有人说,日军打来的时候,天都黑了。过了多少年,还有幸存者做噩梦,梦里都是惨叫和火光,满地狼藉,母亲悄声叮嘱孩子伸出脏兮兮的小手蒙住耳朵:别听,什么都别听。可有的噩梦,比白天更真。
那个年代的残忍,甚至超出了想象。老头老太说日本兵是“疯魔”,做出来的事连禽兽都不如。可这些都不是历史课本能教会我们的。家里那位老爷子没几次主动提,可一年除夕,他喝多了,絮絮叨叨地说日本兵进村,“连狗都不敢叫,怕叫一声就没命”。后来他坐在炕头,对着揭不开锅的菜泡饭发呆,眼睛里全是隔壁小妹子的影子,说是当年被推倒在地,再没回来。
![]()
不过,人总还是要活下去的。那会儿,走西口的、逃荒的、藏进山洞的,哪个不是为了孩子、为了娘、为了命?街头巷尾生意照做,锅还是要烧,日子凑合着过,谁也没别的退路。可也正是挺过了这些日子,后来才懂得,什么是家,什么是根,什么是活着。
当然,说到现在,很多人愿意讲和解、讲宽容,甚至有的年轻人会说“过去就让它过去”。可老人们多半不言声,只嗦拉着老烟袋低头抽烟。他们心里明白,有些账清不了,是血写下的,不是嘴上说说就能抹平的。
![]()
那年秋天,城郊头的稻谷熟了,菜花黄了,有人回来,又有人走散。有人满身泥泞地抱着孩子往回跑,也有人永远停在了路上。战争就是这样,把一群人推成了分不清脸的数字——但数字背后,是一条条真实的命,是一段段难以启齿的失语。
有人说,历史是镜子。可我们大多时候远远地看,镜子里搓不掉的印子总在。但细想,每一代人的日子,哪有一帆风顺的?只不过有的苦,被父母辈们硬生生吞进了肚子里,剩下的平顺,则成了我们以为理所应当的晴天。
![]()
后来社会安稳了,比起那时候,真是天壤之别。地里的庄稼不怕被践踏,小孩也敢在夜晚追蝴蝶。可说实话,要是真有人提起那段事,我心里还是隐隐发紧。因为知道,这种痛,没法完全治好,也不该随便讲作“过去”。很多丧失了亲人的人,时间过了几十年,夜里还是会喊疼。世界太大了,有的恨、愤怒、荒诞的事情,哪能就这么随风给刮没了?
有个亲戚后来当了老师,他上课时常说一句话:“孩子们,和平是用血换的,但愿你们不用再遇到这样的血。”我想,他是带着那段苦涩说出来的,不是教条,也不愿多说,只是一声隐约的祈盼。
![]()
人心难测,也难管。极端的思想、撩人的仇恨,一不小心就把人性搅进黑窝子里去。谁说不会再发生?谁说人类能吸取彻底的教训?这个问题,怕是一百年后也没人真的答得上来。往前走路的时候,脚下的土,还热的,别回头就装作脚没被烫过。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用自己的血汗,拼出来的。
有些故事讲不完,有些痛也不能好好表达出来。就像一场大雨后的地面,总留点无法擦净的泥点子。我们不能总是喊着“别忘记”,但也不能真的全忘了。说到底,这历史也不是用来仇恨谁、咒骂谁。只想着下一代,别再被拖进同样的泥泞里就好。
![]()
哪天你在窗下听到远处鞭炮声,别光想着热闹。想一想,多少人是没有资格看烟火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