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人文学院举办了岭南文化专题调研教学实践系列活动第一期。华珠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307班、2308班的同学们,在吴秀娟老师带领下踏上了前往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北村村的岭南文化调研之旅。本次活动基于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与分组专题调研,深入挖掘北村丰富的侨乡文化、粤剧艺术、醒狮传统等岭南文化瑰宝,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感知力与研究能力。
![]()
首站抵达:
村委座谈,聆听北村历史脉络
调研首站,师生一行受到北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铬通同志的热情接待。在北村村委会议室内,徐书记如数家珍般地向师生们介绍了北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明清时期的古驿道记忆,到近代作为重要侨乡的辉煌历程;从村落格局的变迁,到保存完好的祠堂、古庙等历史建筑,徐书记的详细讲解为同学们勾勒出一幅北村文化演进的生动画卷。他特别强调了北村文化中“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侨乡精神,以及粤剧、醒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村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探究兴趣。
![]()
![]()
分组调研:
聚焦非遗,深入访谈与实地采访
在初步了解北村文化概况后,同学们根据前期准备,分为侨乡文化、粤剧文化、醒狮文化等多个调研小组,带着问题意识深入村落展开实地调研。
醒狮文化调研小组有幸对北村武术醒狮队领队徐舜谦进行了专题访谈。徐师傅作为北村醒狮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他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北村醒狮的历史渊源、流派特点、表演程式以及其在节庆、典礼中的核心作用。他提到,北村醒狮不仅是一项传统技艺,更是凝聚乡情、传承美德、激励后辈的重要载体。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北村通过组建青年醒狮队、将醒狮文化融入社区活动和青少年教育等方式,积极推动这一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同学们就醒狮文化的符号意义、传承困境、产业化可能性等问题与徐书记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颇丰。
![]()
与此同时,侨乡文化调研小组穿梭于北村的街巷之间,参观侨胞捐建的历史建筑,走访侨属家庭,聆听海外乡亲与故乡血脉相连的故事,收集了大量关于侨批文化、侨乡建筑特色、侨胞对家乡贡献的一手资料。粤剧文化小组则探访了村中的私伙局(粤剧爱好者社团),观摩排练,与老艺人和喜欢粤剧的小朋友一起交谈,了解粤剧在北村的群众基础、传承模式以及经典曲目的演绎特色,感受了“南国红豆”的独特魅力。
![]()
![]()
![]()
此次北村之行,是华珠人文学院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课堂延伸至田野、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支持下,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田野调查经验,加深了他们对岭南地域文化,特别是侨乡文化、非遗项目的直观认识与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调研技能。带队老师吴秀娟总结道:“这次调研活动非常成功。同学们走出书本,亲身触摸历史文化的温度,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希望同学们能认真梳理调研成果,形成高质量的报告,为岭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贡献青春智慧。”
展望未来:
系列调研将持续深入
本次北村调研是华珠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人文学院岭南文化调研系列活动的第一期,未来,学院还将继续组织师生深入广州及周边地区的文化现场,开展更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调研活动,持续助力岭南文化的挖掘、研究、保护与创新性发展,为坚定文化自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