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一天打三份工”的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引起广泛关注。
在小某书上,这样的词条笔记超过10万条。不曾想,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一天24小时,“三份工”,三个我,在香港这座城市里不停地运转着。有人问:不累吗?小编对此只想说:不累,并且很有成就感,一天的时间都被拉长了不少!
![]()
(夜幕降临后去地铁站的天桥)
作为工程师的我
凌晨的香港,天还没亮透,港岛的天桥上已攒动起人影。西装笔挺的精英、一身cleanfit的白领,脚步都裹着被时间抽打的仓促。
工程师是我在香港安身立命的主业,它让我在这昂贵的城市里拥有立足的方寸之地。日常多是埋首在邮件、英文材料与图纸堆里。
![]()
这份工作不像中环精英们那样光鲜,更像我们自嘲打趣的“data inputer”(数据输入员),看起来或许简单到不需要研究生学历,可这港式压力以及节奏,换个人未必能接得住(我瞎说的)。
“事与期盼有落差”,现实是在工厦上过班,open area的工位,脱离想象中不“fancy”的枯燥工作。之后不停地辗转于香港各区,最终坐到了港岛总部,也是享受上了“高级”写字楼。
![]()
作为义工的我
严格意义上,义工不算打工,但这一份“工”的际遇,让我感觉有一种奇妙的馈赠。
义工这条路比较单纯,公司邮件有招募,抱着好奇心就报名参加了。
![]()
(简约公屋社区的景色)
周末,我走进社区中心,成为一名不领薪水的义工(香港很多类似义工活动,比如:老人社区探望帮助老人,走访劏房了解街坊的困难等)。
![]()
这里没有KPI,只有街坊的絮语,邻里间最质朴的关怀。
这份付出,如同在喧嚣中为自己筑起一片宁静港湾,洗去平日的尘埃,重新感知这座城市的温度和脉搏。
![]()
(义工结束去到了附近的海边,对面就是深圳)
作为小红书博主的我
这一份工作是我误打误撞间闯入的。
因为一个二手电影票,我认识了一位博主,再加上我是个很爱记录生活的人,于是我便开启了“小红书”生涯。
![]()
(我的机缘巧合)
下班后我脱下工装,去掉“班味”,变成穿梭街巷的小红书博主。镜头对准转角偶遇的宝藏小店,或是宇宙中心中环的高级omakase,又或是深夜里慰藉灵魂的港式酒吧。
![]()
通常很多新店开业,以及一些名气不大的店铺,会想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通过PR或者小红书/大众等平台私信博主们。算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博主享受到各种各样的美食,商家也能提高知名度。
![]()
“也是吃上好的了”!"在ICC的sky dining,不仅味蕾被宠坏,手机相册更是直接爆仓——不管是菜品还是维港这“亿万分”的夜景,都令人忍不住拍超多照片!
![]()
越来越多内地餐厅陆续在香港开业,谁能想到,超辣超绝的小龙坎香港也有了!
![]()
(嘻嘻,我知道我图拍的还蛮不错的)
这份“副业”像奇妙的生活调剂师,滋润着港漂孤独又疲惫的心。
都说香港节奏快得让人窒息,“三份工”更是透支生命的疯狂。但我觉得:本业锤炼筋骨,网络世界释放我的表达欲,做义工滋养心灵。这些成就丰富的我,也让我在香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与价值!
累吗?不累,真的不累!同为港漂的你,又是怎么样的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