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以为大家会从杨振宁离世的消息中慢慢走出来,可没想到这悲痛的情绪岂能说散就散。
![]()
在送别杨振宁先生的队伍里,满是早起自觉前来排队的送行者,队伍里有白发斑斑的老者,有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还有穿着普通衣服的市民。
![]()
每个人胸前都别着小白花,手里捧着志愿者发放的《杨振宁生平》小册子,安静地等着送这位老科学家最后一程。
他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五星红旗,这是对这位回归祖国的科学家最高的敬意。
![]()
而在亲友队伍里,翁帆站在最前面,一身黑衣,而她胸前的白花却格外醒目。
她的眼睛肿得像桃子,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看得出来已经很久没好好休息了,过去一个多月,她一直在医院里日夜守着病重的丈夫。
![]()
站在队伍的还有一位 67 岁的杨光宇,杨振宁和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的次子,他头发已经全白,时不时抬手按按胸前的白花,眼神里满是疲惫,却一直稳稳地站着。
灵堂里的遗像还是那张大家熟悉的照片,照片上的杨振宁目光温和又睿智,静静地看着前来送别的人们。
![]()
上午十点多,告别仪式结束,八位扶灵人抬着覆盖国旗的棺椁走出灵堂,按照安排,杨振宁最终会安葬在八宝山,和他的好友邓稼先做邻居。
送别了杨振宁,大家才终于明白那21年前,那段罗曼史爱情的开始。
![]()
时间回到 2004 年,彼时82 岁的杨振宁和 28 随的翁帆在一起的消息传开后,这几乎刷爆了当时的新闻。
54 岁的年龄差距让各种声音都冒了出来,有质疑的,有好奇的,还有不少人带着调侃的语气议论。
![]()
作为儿子,或许杨光宇的心情比谁都复杂,不论是谁,究竟谁能接受一个比自己小这么多的继母呢?
可是这一切的不合常理,都全部交给了时间,只有时间才会慢慢给了所有人答案,结婚后,翁帆不仅把杨振宁的生活打理得妥妥帖帖,还成了他学术上的帮手。
![]()
那些年,杨振宁要整理文集、写传记,翁帆就陪着他翻找旧资料,逐字逐句核对内容,最后《杨振宁文集》《杨振宁传》都顺利出版了。
杨振宁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原本有些沉闷的生活像是多了束光。
![]()
杨光宇看在眼里,心里的疙瘩慢慢解开了,对翁帆的称呼也从一开始的 “翁姨” 变成了 “小翁”。
2018 年杨光宇退休后,还和哥哥姐姐一起带着父亲和翁帆去看三峡大坝,一家人在路上有说有笑,完全不像外界担心的那样有隔阂。
![]()
其实杨振宁的晚年并没有一直顺顺利利,百岁那年,他不小心摔倒导致脊椎骨裂,身体一下子差了很多。
到了 2025 年 9 月初,他再次住院,这一住就是大半个月,南开大学的葛墨林教授是杨振宁的老友。
![]()
9 月 20 号他和夫人去北京医院探望时,看到杨振宁意识还清楚,可耳朵基本听不见,也没法说话。
每次有人来探望,翁帆就赶紧拿出一块小白板,把客人的话一句句写下来,再凑到杨振宁眼前让他看,那块小小的板子成了他和外界沟通的唯一桥梁。
![]()
10 月 1 号是杨振宁 103 岁的生日,正好也是国庆节,翁帆特意把他接回家过寿。
可谁也没想到,这样的状态没维持多久,10 月 16 号杨振宁突然发病,又被紧急送回了医院。
![]()
17 号的时候,情况还说稳定,没想到 18 号中午,这位老科学家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可以说这些年就是因为翁帆的照顾,杨振宁才能后来这样每天都能无忧无虑的示人。
![]()
而他的儿女们才能向现在这样,在美国经营着自己的小家,杨光宇后来公开说,不管父亲在不在,小翁永远是家人。
他说这话是真心的,父亲晚年能过得那么幸福,全靠翁帆这些年的付出,他打心底里感激。
![]()
杨振宁还曾理性地说过,不管现在大家怎么看他们的婚姻,几十年后,人们会觉得这是一段很好的罗曼史,他甚至还说过,等自己走了,翁帆可以再结婚。
但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翁帆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而她与杨振宁的爱情故事,也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