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句老话用在1856年的大清国身上,简直是量身定做。为什么说呢?因为就在那一年,英国人的炮弹再次砸向广州,而距离上一次被痛打,已经整整过去了16年。这16年,足够一个孩子长成青年,也足够一个国家脱胎换骨,但大清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甚至还在倒带。
![]()
背景:一个装睡的巨人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840年。那场鸦片战争,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天朝上国”的脸上。按理说,疼了就该醒。隔壁的日本,几年后被美国几艘黑船吓得不轻,立马掀起了“明治维新”,拼命学习西方,后来甚至反咬了老师一口。欧洲的普鲁士,被拿破仑的炮兵轰得找不着北,卧薪尝胆搞军事改革,最后成了欧洲大陆的扛把子。
可大清呢?它选择了把头埋进沙子里,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整个国家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皇帝和官员们联手上演了一出“我们很强,只是上次没认真”的荒诞剧。
![]()
主角:“六不总督”叶名琛的迷之自信
这出戏的主角,是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这位老兄,在当时可是公认的“能吏”,结果却上演了教科书级别的“骚操作”。
1856年10月,清兵在广州海面查盗匪,登上了挂着英国旗的“亚罗号”,抓了12个中国船员,还把那面米字旗给扯了。英国人一看,机会来了!他们早就想修改《南京条约》,扩大自己的利益,这下总算有了借口。于是,战争一触即发。
可叶名琛在给皇帝的奏折里却拍着胸脯保证:洋人就是吓唬人,绝对不敢开战!这自信,简直和16年前林则徐“英夷腿不能弯曲”的判断如出一辙。他哪来的底气?
第一层幻觉:都是林则徐的错!
在叶名琛和他的同僚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之所以输,不是大清不行,而是林则徐太“媚外”!林则徐被打疼了,知道洋人船坚炮利,就想办法招募水勇、研究洋枪洋炮。结果道光皇帝一看,勃然大怒:你个败家子!不学我大清的仁义道德,去学那些奇技淫巧,能不输吗?于是,林则徐被当成替罪羊,他辛辛苦苦组建的水勇也被裁撤了。叶名琛更是“积极”执行,把广东的海防力量搞得比16年前还弱。所以,当一支不到5000人的英军在广州沿海横冲直撞时,叶名琛的自信,就建立在这样一片废墟之上。
**第二层幻觉:闭关锁国是王炸!**
叶名琛还有个“杀手锏”——关闭口岸,断绝贸易。他相信,英国人离不开我们的茶叶和丝绸,只要我们一关门,他们就得跪地求饶。这个想法,源于他前任徐广缙的一次“成功经验”。1847年,英国人也来过一次“炮舰外交”,徐广缙态度强硬,扬言要闭关,结果英国人真就暂时退了。
这可把叶名琛美坏了,他以为找到了对付洋人的万能钥匙。但他哪里知道,英国人当时退缩,根本不是怕了闭关,而是因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国内,反对鸦片贸易的呼声太高,政府不想背着“无耻贩毒”的骂名开战。清政府完全不懂对方的内部情况,把一次偶然的“战略暂停”当成了自己的“外交胜利”,思想观念不进反退,对西方的抵触也越来越深。
剧本核心:皇帝需要什么,我就演什么
![]()
那么,素有贤名的叶名琛,真是个什么都不懂的蠢蛋吗?不,他只是个优秀的“演员”。他的所有无知和自信,都源于一个终极问题:皇帝需要看到什么?
道光皇帝当年就定下了基调:仗,最好别打;天朝的面子,比天大!到了咸丰年间,这个“剧本”依然没变。所以,像林则徐那样“师夷长技”是多余的,因为那意味着承认自己不行,还可能“挑起事端”。至于赔款、关税这些真金白银的实际利益,在“天朝尊严”面前,都是可以忽略的小事。
于是,叶名琛们的工作重心,就不是如何保家卫国,而是如何“向上管理”。战争爆发后,他搞出个“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方针,活脱脱一个缩头乌龟。可给皇帝的奏折里,他却是战神附体,今天斩敌五百,明天破舰十艘,加起来杀的“英国鬼子”比英国在广东的总兵力还多!当广州城破,叶名琛本人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咸丰皇帝还沉浸在连战连捷的捷报中,朱批写道:“览奏实深诧异!”——这真是年度最佳黑色幽默。
结尾:一场精心策划的集体欺骗
说到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不是一场军事上的意外,而是一场体制性的、自上而下的集体欺骗。皇帝需要“天朝威严”的幻觉来维持统治,官员们就用谎言来满足皇帝的需求。在这个“下瞒上”的闭环里,国家的真实利益、民族的生死存亡,都成了可以牺牲的道具。
叶名琛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他只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缩影,一个被专制制度精心塑造出来的“能吏”——擅长揣摩上意,精通欺上瞒下,却对真实的世界一无所知。当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都把精力花在演戏上时,那么无论敌人打过来多少次,它都只能在原地踏步,直到被彻底轰醒,或者轰垮。这,或许就是历史最残酷的规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