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之行,我把最后一站放在了青岛。作为一个内地人,我不愿放弃任何眺望大海的机会。这些天经历了从济南到泰安、曲阜的奔波,正好可以在这座海滨城市放慢脚步,吹吹海风。
我是在8月6日下午3点抵达青岛的。在为期一周的山东行计划中我有意在青岛安排了三天的行程,只为尽情感受这座既有历史沧桑又有海风吹拂的城市。当我回首在青岛的时光,却发现了一个遗憾,竟然没有安排一次琅琊港之行。
![]()
这个遗憾不是因为曾经很火的电视剧《琅琊榜》,也不是因为琅琊人王義之,而是因为它是远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司马迁《史记》记载,”琅琊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姜太公受封建立齐国后,就在这里设过观象台,建过琅琊港,这是青岛成为海上丝路枢纽的开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琅琊郡(辖区包括现在的青岛),在泰山封禅后东巡至此,在琅琊台纪功刻石,并派徐福出海寻求长生不老药。
我落脚的酒店在与青岛市政府一路之隔的亚朵,出门就是五四广场,抬眼就能看见海边矗着一团火矩雕塑。起初,我只把五四广场及其火炬跟五四青年节联系起来,并且觉得有点牵强,但是随即想到了五四运动,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而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就是“还我青岛”。
![]()
一战后,作为德国租借地,青岛按照国际惯例应该从战败国德国手中回归中国,但一直虎视眈眈的日本却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接手,一心称帝的袁世凯竟然与之妥协,签订包括占领青岛在内的《二十一条》。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引起群情激昂,这时候的中国人民已经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过去被列强欺压,人民在国家主权问题上从未“在场”,这次人民不答应了,于是,青岛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中国历史从此翻开崭新一页。
![]()
在酒店办理入住后,我把青岛第一站放在了八大关。在到青岛前我并未做过攻略,到了我才知道八大关是德占时期留下的建筑群。我从出租车出来发现已经在山海关路了。右侧是青岛第二海水浴场,沙滩上人潮涌动。我很久没有见过大海了,但此刻我更想走走这十条以中国长城关隘命名的道路,领略“万国建筑博览苑”风采,感受近代历史的风云。据说,每条道路都种了一种树,四季都可以打卡。不过这个季节刚好是浓荫覆盖,无暇去辨认一棵棵树。绿树红瓦、碧海蓝天,与我曾经在鼓浪屿见到的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
这么多欧洲风格建筑是何时落户青岛的?还得从上上世纪末说起。那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时代,刚刚打胜了普法战争的普鲁士,也就是后来的德国,收到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的密报,他在中国发现了宝藏地山东,不仅是优良的港口,还有丰富的资源。这个发现让德国下定了强占山东的决心。
![]()
1898年,德国以所谓“巨野教案”为借口,进驻胶州湾,签下《胶澳租借条约》,第二年将租界地定名为“青岛”,并提出打造“样板殖民地”目标,从规划设计、建筑工程、环境绿化到技术设备,几乎全部来自德国,让整个青岛打上德国烙印,连啤酒生产线也落户青岛,至今仍是青岛的一张名片。不到十年时间,青岛在很多方面超越香港、上海,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港”。然而,一战的失败让德国99年租期成为泡影,日本又挤进了青岛。在五四运动掀起的全国抗议和环太平洋列强的利益博奕下,1922年,青岛终于保住了。抗战期间,日本再次占领青岛,直到其战败才回到中国。
欧洲古堡式建筑花石楼、丹麦童话风格公主楼、中国第一位影后胡蝶拍过《劫后余生》的蝴蝶楼……各国政要、名人曾经居住过的别墅,现在都变成了打卡地。我并没打算走进去,只在树荫下望望,对历史抱一些猜想。
![]()
除了八大关,德国、日本占领时期留下的外国建筑在青岛随处可见。第二天一早,我顺着这条异域风格的建筑线索前往中山路。青岛国际俱乐部、山左银行、青岛商会、胶澳商铺电器事务所等旧址曾经在这条路上刮起了欧洲风,连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分行、山东大戏院等也沿用了这种风格。徒步中山路就像行走在异国他乡,令我百感交集。前些年,国内不少城市在建设中兴起过欧美风,把像青岛的这些欧洲建筑当作了时尚,忽略它们是建立在中国的伤痕上,只是一味崇洋媚外地落下空洞而虚无的躯壳。
![]()
我还去了附近的浙江路,那里有青岛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圣弥厄尔教堂,里面正在做弥撒,九点才对外开放,我等不到,只能在外面拍拍照。这座教堂古朴典雅、气势恢宏,2020年被公布为第五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
这条路上还有一幢由德国商人罗伯特·卡普勒建造的巴洛克建筑,他为纪念爱女取名“安娜别墅”。别墅现在被赋予爱情文化的内涵,设立了婚姻登记处巡回点。随后,我还去过信号山麓德国总督楼旧址,这里过去是德国两任胶澳总督的住宅,现在是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很遗憾,我仍然等不到它的开放时间---可能像我这样早起的游客也不多吧,我都还抱怨过青岛既然比成都天亮早一小时,为什么不早一小时上班呢。
![]()
我在记录青岛之行的时候,正逢中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大会。距离青岛之行已近一月,但是在青岛看到外国建筑时引发的感慨随时会涌上心头。这些建筑在今天是游客打卡的风景,背后却是屈辱与伤痛。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建筑回到了中国人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用途,还成为了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
2025年9月3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