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德国国防部确认,德军先遣部队已抵达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参与与北约联合的“东翼防御部署”。虽然德方强调是“技术支持”与“联合演训”,但乌克兰媒体用词更直接:“德国正式出兵乌克兰”。
外界关注的是,默茨政府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强行推进派兵?答案藏在两天前的一次猛烈袭击中。
![]()
德国总理默茨
11月8日凌晨,乌克兰电网系统遭遇开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瘫痪。俄军发射的导弹和无人机飞向乌克兰全国各地能源枢纽。乌克兰空军数据显示,仅24小时内,俄方共发射了45枚导弹和450架自杀式无人机,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出现了13枚9M729巡航导弹。
![]()
它射程超过1200公里,精度高、可挂核弹头,属于俄军“红线武器”之一。以往只是纸面威胁,这次却实打实地落在乌克兰的电厂、变电站、天然气管线上。乌克兰中央能源公司在当晚通报,旗下所有热电厂完全停运,发电能力归零。
![]()
9M729巡航导弹
这一场景,几乎让整个基辅仿佛回到20世纪。手术室停电、地铁停运、市民重新点起蜡烛照明。据乌能源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40%的天然气产能设施被毁,电力供应剩余不到战前三分之一。
即便有西方援助设备,但因标准不一致、电压不匹配、运输不畅等问题,大量设备堆在仓库里难以落地。
更难的是修复。专家估算,修一个变电站的成本,约等于毁它的300倍。而俄军采用“引诱修复、再度打击”的打法,使乌方抢修队伍疲于奔命、无功而返。
![]()
乌克兰全天限电措施
局势一夜反转,乌克兰选择报复。
11月9日凌晨,乌军对俄罗斯本土展开反击,别尔哥罗德、罗斯托夫、沃尔戈格勒等多地电力基础设施遭遇无人机和导弹集中打击。别尔哥罗德全城断电,沃尔戈格勒一座重要炼油厂发生爆炸,熊熊火光在夜空下烧了整整四小时。
乌方高调宣布,将“能源战”从防御转为进攻,目标直指俄罗斯的炼油和燃料传输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乌军情报人员透露,他们已经掌握了俄方主要能源枢纽的部署图,下一轮攻击已在筹划之中。
但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据路透社报道,莫斯科迅速启用备用炼油能力,将整体炼油产能降幅控制在3%以内。这说明乌克兰虽然能打疼俄罗斯,却难以打断其能源脉络,谁恢复得快,谁才能笑到最后。
![]()
莫斯科炼油厂
默茨政府正是在这场能源战升级之际,宣布军队进入乌克兰。实际上,这一决定早在8月“德国行动计划”制定时就已落实。
根据该计划,德国将在180天内完成对俄战争的全方位动员,包括扩军、军备投送、兵力部署和后勤系统对接。
默茨不仅允许德制“爱国者”防空系统交付基辅,还取消了对德制武器使用范围的所有限制。换句话说,乌克兰现在可以用德国装备直接打击俄罗斯本土目标,而不必再遮遮掩掩。
![]()
爱国者防空导弹
更有甚者,德国还在推动欧盟动用被冻结的1700亿欧元俄资产,用作援乌长期基金。这些资金原本冻结在各国央行,如今被用来制裁俄国,欧洲议会内部对此争论不断。
而德国境内能源成本更是高涨,大量制造业外迁,传统支柱产业如化工、汽车、钢铁纷纷叫苦不迭。
![]()
德国民众质疑,当国内医疗系统裁员、公共交通涨价,政府却在烧钱打仗,这是国家政员理智做出的决定吗?
![]()
民众抗议德国干预俄乌冲突
而德国选择党趁机发声:“我们不是乌克兰的雇佣军。”默茨也不再隐藏,他在11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德国不能在关键时刻当局外人,不能在俄罗斯肆意摧毁欧洲秩序时袖手旁观。”这是他首次承认德国角色从“支持者”转向“参与者”。
德国这步棋,能不能下对,没人能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俄方决定反制,矛头将不止对准基辅。柏林、科隆、法兰克福都将被纳入“打击范围”的战略博弈中。
![]()
俄总统普京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在10月呼吁建立“能源基础设施禁战区”,但俄乌双方均未理会。如今德军亲自入场,这一倡议早已成空谈。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战争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德国军队迈入乌克兰,标志着欧洲最后的底线正在被一寸一寸地突破。默茨是否意识到,他这一次摊牌的代价,可能远高于任何一次政治冒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