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有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种大彻大悟的境界,鲜有人能企及。无论是舍还是得,最高境界并非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作出的抉择,而是在看淡名利、看淡自我、看淡世间一切“法”之后,达到一种随性的“舍”。
我们普通人或许难以达到这种境界,但至少应当学会“舍”,舍弃生命中多余的欲望,追求知足常乐。孟子曾言:“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这正是“知足常乐”这一道理的深刻诠释。
![]()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适的,没有一块美玉是纯净无瑕的。古人云“布衣桑饭,可乐终身”,一个不懂得知足的人,即使拥有荣华富贵,也难以摆脱愁苦。
虽然每个人都有需求和欲望,但这应与自身能力及社会条件相匹配。每个人的生活既有欢乐,也有缺失,不应盲目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面对他人的优越,需进行恰当的心理调适。心理调适的最佳方法,是让自己始终保持知足常乐的观念。“知足”便能避免非分之想,“常乐”则能保持心理平衡,不被贪欲的牢笼所困,既能看到眼前的幸福,也能展望生活的未来方向。
从前,在普陀山下有一位以打柴为生的樵夫,他终日早出晚归,风餐露宿,却常常揭不开锅。于是,他的妻子每日到佛前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让他们脱离苦海。
苍天有眼,好运降临。有一天,樵夫突然在大树底下挖出一个金罗汉,瞬间他便成了富翁!于是,他买房置地,宴请宾朋,而亲朋好友仿佛一下子从地下冒出来般,纷纷赶来向他表示祝贺。
![]()
按理说,樵夫应该感到非常满足,但他仅仅高兴了一阵子,便又开始愁眉不展,吃不下饭,睡不安稳,坐立难安。他的妻子看在眼里,忍不住上前劝慰道:“如今咱们吃穿不愁,又有良田美宅,你为何还如此发愁?就算有贼来偷,一时半会儿也偷不完啊。你这个丧气鬼,天生就是受穷的命。”
樵夫听到这里,不耐烦地回应:“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怕人偷不过是小事,关键是那十八罗汉我只得到其中一个,其他十七个的下落我还一无所知,我怎能安心?”说完,他便无力地瘫倒在床上。樵夫整日愁眉紧锁,最终疾病缠身,离幸福和健康越来越远。
樵夫的不幸源于他的不知足和过度贪婪。许多人认为,只有不知足才能不断进取,才能不断拥有更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世间有许多东西,即使我们倾尽一生努力也无法获得。明知不可得,却仍受欲望的驱使,在一次次的徒劳中耗尽心神,尝尽失望的苦酒,最终又怎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不知足,是因为已拥有的不再觉得珍贵,而总是认为未曾拥有的才是最好的。
![]()
知足常乐,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而非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大学》有云:“止于至善。”这表明人应懂得如何努力以达到最理想的境界,明白自己处于何种位置最为适宜。知足常乐,既是对前路的明晰,也是对现状的接纳,更是对自我的透析、定位与放松。如此,方能避免好高骛远,迷失方向,最终不至于碌碌无为。
生活的本质在于简单。身外再多的繁华,终将褪尽,唯有简单恒久不变。知足,意味着看透身外之物的清醒,意味着对简单生活的认同。我们应当明白:布衣桑饭,知足便能心生欢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