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几何时,民营口腔医疗与眼镜、白酒一同被冠以“三大暴利行业”的称号,风光无限。然而时过境迁,这个行业如今已不复往日辉煌。
2
2024年全年,近6000家民营牙科诊所因资金链断裂而关门跑路;进入2025年,形势急转直下,短短90天内就有超过230家机构宣告停业。
3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毛利率长期维持在60%以上的高利润领域,为何会在短短数年间遭遇系统性崩塌?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4
暴利时代的疯狂与崩塌
5
从2018年至2022年,民营牙科堪称最容易赚钱的行业之一。
6
当时一颗种植牙的实际材料成本仅为几百元至一千多元。
7
但当它被植入患者口中时,价格却飙升十倍不止。
![]()
8
国产种植体普遍标价一万以上,进口品牌更是动辄开出两万五的高价。
9
隐形矫正项目的利润空间更加惊人,一副透明牙套的生产成本不过千元上下。
10
而市面上的收费起点高达三万元,部分定制化高端服务甚至定价五六万元。
![]()
11
整个行业的平均毛利率稳定在60%以上,某些细分项目甚至逼近70%。
12
如此惊人的盈利能力,迅速点燃了市场热情。
13
资本方率先捕捉到这一风口,2021年成为口腔医疗领域的投资高峰年。
![]()
14
当年共发生近60起投融资案例,累计融资额突破百亿元大关。
15
瑞尔齿科单笔斩获2亿美元注资,马泰和、欢乐口腔等连锁品牌也纷纷获得亿元级别资金支持。
16
手握重金后,各大机构开启全国扩张模式。
![]()
17
一时间,商场、写字楼、居民区遍布新开设的牙科门诊。
18
2019年全国民营口腔机构数量为7.6万家,到2022年底已激增至12.2万家。
19
增幅高达60.5%,足以说明当时的行业热度之高。
![]()
20
公立医院口腔科常年一号难求,种牙排队周期动辄三个月起步。
21
大量患者被迫转向民营渠道寻求服务。
22
不少中型规模的诊所仅靠种植牙单项业务,年营收便可轻松突破千万元。
![]()
23
有老板仅用两三年时间就在一线城市购置房产车辆,实现财富跃迁。
24
谁也没料到,这场繁荣的终结来得如此迅猛。
25
自2024年起,倒闭潮席卷全国。
![]()
26
一年之内,接近六千家诊所关闭或失联,相当于每天消失约16家。
27
2025年第一季度,倒闭速度进一步加快,新增关停机构逾200家。
28
最令人震惊的是知名连锁品牌的集体溃败。
![]()
29
上海臻威口腔前股东卷走患者预付款达1500万元。
30
数百名已完成全额支付的消费者面临治疗中断、退款无门的困境。
31
福斯曼口腔的崩盘更是毫无预警。
![]()
32
2025年春节刚结束,这家宣称覆盖全国的连锁巨头突然全线闭店。
33
就连被誉为“中高端口腔第一股”的瑞尔集团亦未能幸免。
![]()
34
其股价从2022年上市初期的14.62港元高位,一路下滑至2025年的1.96港元。
35
市值蒸发超过八成,投资者损失惨重,公司也被剔除出港股通名单。
![]()
36
三记重拳砸碎暴利泡沫
37
民营牙科由盛转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政策、市场与成本三重压力叠加的结果。
38
第一记重击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调控。
39
2023年,国家医保局正式推行种植牙集中采购制度。
![]()
40
过去动辄上万元的种植牙总费用,被强制压缩至4500元以内。
41
到了2025年,政策再度加码,全瓷牙冠单价从原来的3920元骤降至572元。
42
这对依赖高价项目盈利的诊所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
![]()
43
原本可观的60%毛利水平,瞬间缩水至不足15%。
44
许多主营种植牙的机构一夜之间由盈转亏,陷入经营危机。
![]()
45
第二记冲击源于市场过度饱和引发的价格混战。
46
当全国民营口腔机构总数从7.6万家猛增至超13万家,供需关系彻底逆转。
47
在部分城市商圈,不到500米的街道竟密集分布着20家牙科门诊。
![]()
48
有些门店甚至面对面开设,窗户相对,竞争白热化。
49
为了争夺有限客户资源,降价促销愈演愈烈。
50
洗牙这类基础项目,原价198元的服务被压低至29元,个别机构甚至推出9.9元特价引流。
![]()
51
低价策略虽短暂吸引客流,却严重损害品牌形象。
52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选择民营口腔机构的消费者比例仅为38%。
53
越来越多患者宁愿忍受公立医院漫长的等待周期,也不愿冒险前往民营诊所。
54
第三记打击则来自持续攀升的运营开支。
55
外界只看到牙科的高毛利表象,却忽视其背后的巨额支出。
56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段良好的诊所月租金普遍超过五万元。
![]()
57
一台进口口腔CT设备需投入二十余万元,牙椅、灭菌系统等基础设施合计动辄百万起步。
58
人力成本更是不可忽视的大项。
59
一名资深种植医生月薪起步即达三万元。
![]()
60
且牙医行业流动性极高,人才流失率高达25%。
61
机构耗费数十万元培养的专业人才,往往两年内就被同行挖走。
![]()
62
此外,获客成本居高不下。
63
目前拉新一位到店客户的平均营销支出高达2000元。
64
许多诊所通过9.9元洁牙、99元补牙等活动吸引流量。
![]()
65
结果顾客仅参与低价项目,后续复购率不足5%,最终每单亏损运营。
66
当收入断崖式下滑,固定成本却无法削减,资金链断裂成为必然结局。
![]()
67
废墟之上的新生
68
尽管倒闭潮汹涌来袭,但断言牙科行业走向终结仍为时过早。
69
事实上,口腔健康需求并未减弱,反而持续增长。
70
我国超过90%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但实际就诊率不足一成。
![]()
71
65岁以上老年人中,每十人就有八人存在缺牙情况;儿童乳牙龋齿率高达50%。
72
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较当前翻一番。
![]()
73
关键在于,诊所需要如何适应新的生存环境。
74
一批具备前瞻视野的机构已经开始转型。
75
它们不再固守一二线城市红海市场,而是向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域下沉布局。
![]()
76
这些地区公立医院口腔资源极度匮乏,有的县级医院甚至未设立独立口腔科室。
77
若民营机构能提供“当日接诊、一周完成种植”的高效服务,极易赢得本地居民信赖。
78
同时,3500至4500元的客单价既符合集采限价标准,又契合当地消费能力。
![]()
79
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突围路径之一。通策医疗尝试“总院+分院”运营架构。
80
借助核心医院的技术输出与品牌背书,带动基层诊所发展,实现降本增效与质量保障双赢。
81
另有机构推出家庭年度护理套餐,将一次性消费转化为长期健康管理服务。
![]()
82
打包涵盖全家人口腔检查、洁牙、预防治疗等内容,显著提升客户粘性。
83
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经营理念的重塑。
84
越来越多诊所主动接入医保结算系统,告别以往依赖预付费锁定资金的旧模式。
![]()
85
他们意识到,唯有提供公开透明、规范可溯的服务流程,才能重建患者信任。
86
当前牙科行业正经历一场必要的结构性调整。
![]()
87
潮水退去之后,留下的将是真正具备专业实力与可持续运营能力的机构。
88
未来的牙科市场或许不再暴利,但必将更加稳健、有序、值得信赖。
![]()
89
结语
90
那个依靠信息不对称攫取超额收益的时代已经终结。但十四亿国民对口腔健康的刚性需求始终存在。
91
投机者被淘汰出局,专注于医疗服务本质的机构反而迎来发展机遇。
92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是积极转变:看牙价格趋于合理,服务日趋规范,不再担心遭遇乱收费。
93
一个行业回归理性轨道,走向规范化发展,才是长久繁荣的基石。
![]()
94
参考文献:1.上观新闻-2025-02-16——《连锁口腔医疗机构突然爆雷,多地门店大门紧闭,有人预交了近6万元》2.中国新闻网-2025-07-25——《满口牙齿拔完,口腔诊所却“跑路”了》3.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4-25——《种植牙大降价,民营诊所打起“价格战”,这些暗藏套路要小心!》
![]()
95
![]()
96
![]()
9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