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流浪大师沈巍的消息,他参观嘉定的陆俨少艺术院,发现墙上的字“履薄临探”,他觉得这个字写错了,应该是“履薄临深”。
![]()
图片
而陆俨少艺术院的工作人员,有两个操作把我震惊了。
第一,沈巍带着一群人在陆俨少艺术馆参观,发现问题,艺术馆居然报警把他们驱逐了。
而且沈巍还说不止这次,驱逐了他很多次,以前可能他是流浪汉形象,现在他不再是流浪汉形象,还要被驱逐,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还有说他的团队在直播,陆俨少艺术馆,一个文化单位建馆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宣传文化吗?
有这么个流量大的人来宣传,不是好事吗?为何还要报警驱逐,而且帽子叔叔还真的来了。
我是这么理解的,陆俨少艺术馆也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里面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有编制的。
这个艺术馆养的都是些闲人,他们本身有多少文化素养吗?也不见得。
![]()
图片
平时应对一天几十个参观者,还是能够应付,如果突然来了很大流量,他们是不情愿的,本来就是清闲衙门,被带火了,人流量增加,工作量就增加,所以才不愿意流量大师帮忙宣传吧。
第二,有记者致电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现在还不确定“履薄临探”,到底是不是错的,还在核实,还说从嘉定报的报纸上看到的就是“履薄临探”。
这就让人感觉这些工作人员是个死脑筋,觉得报纸上的都是对的,殊不知,只要读过高中,应该都知道两个成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两个合起来形成新的成语“履薄临深”,这都是在古文中查得到的。
而“履薄临探”在古籍上完全找不到。
而履薄临探一词出自书法鉴赏家谢稚柳对画家陆俨少的评价。
人家是写的书法,不是打字,特别是行草书,很容易把“深”写作“探”。
只要第一个誊录这段话的人写错,后面的人都不会思考为什么?只会一错再错。
特别是陆俨少艺术馆这样写,又会反作用于其他版本,于是大家都觉得应该是“履薄临探”,却没人反思为什么?
只有沈巍这种有文化能思考的人看了,才会觉得这写错了。
没想到指出其中问题,还被报警驱逐。太荒诞了。
除了“”履薄临探”之外,这段话还有一处错别字。下图中“山功”一词,也让人看不懂。
但结合下文,水流、云飞,都是主谓结构,可以断定“功”字处应该是个动词。所以这个“功”应该是个“动”。山动,水流,云飞,这样形容才能解释得通。
![]()
图片
这么多问题艺术馆的工作人员都熟视无睹,真没有一个人仔细看过吗?
我想起两年前去参观重庆的“陈独秀纪念馆”,我也在里面发现有字写错,繁体简体写错,里和裏搞混,我跟工作人员说,工作人员说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正准备整改。不知道现在改了没?
![]()
图片
说实话,看了很多文化单位,仔细一看真的是错别字很多,文化常识漏洞百出。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就问我他们单位的对联有没有问题,因为宣传部在整改这些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
我听到这个消息,觉得还是挺好的。
因为现在很多文化单位,对联最容易把上下联挂反,这也是没常识的一种表现。
如今在积极整改这些问题,也算是一种好事。
可陆俨少艺术馆的工作人员,面对沈巍的参观要驱逐,面对指出的问题不承认。
错误不可怕,傲慢才可怕,错误可以修正,傲慢带来偏见。
这种傲慢的人,如何守护当地的文化名人?如何宣传陆俨少的艺术?
难道说:他们只是为了陆俨少给他们带来的编制,而不是为了宣扬陆俨少的艺术?他们是不是忘了建馆的初衷?
这几天,好像陆俨少艺术馆在闭馆,是在查阅资料开会论证到底有没有错,还是在积极整改,修正错误呢?
拭目以待吧。
全文完
请关注点赞转发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