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樊城城破,庞德和于禁一同被俘。
面对关羽的劝降,于禁双腿一软,归降活命,庞德则破口大骂,坚决不降,这让关羽很吃惊。
毕竟庞德在过去几十年里,可是改换门庭好几次的。
先跟着马腾,后跟着马超,马超反曹失败后,投奔了汉中的张鲁,而后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依旧留在张鲁身边,直到曹操平定汉中后,才归降曹操。
这么一看,庞德的经历和吕布差不多,而且跟着曹操才不过四年,忠心度有限,在加上庞德兄长也在汉中,于情于理,关羽都要劝降一番。
因而俘虏后,关羽很自然地表示:“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
但庞德怎么回答的呢?直接辱骂:“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
好家伙,关羽、刘备连带着一起骂。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关羽直接斩杀了庞德。
关羽是因为辱骂自己而怒杀庞德吗?还真不是,真实的原因是庞德把投降的路子给堵住了,大家没得谈了,顺便成全了庞德的气节。
二爷的气量可没这么小
而庞德如此坚贞,真的是忠心于曹操吗?非也,只是有苦说不出罢了。
先说说关羽这边。
经常看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很多降将一开始都是拒绝投降的,但后来又接受投降。
尽管史书上将这些归咎于感化,实际上不过是讨价还价后的拍板成交罢了。
正常的情况下,对方来劝降,俘虏先是哭天喊地地要殉国,然后表示我主公待我不薄,岂能归降?然后绝食抗议,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我以前的主公对我不薄,想要我归降,你要开出合适的价位。
二爷当年也投降过,但价码是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一旦得知刘备消息就走
对方心领神会,开出价码。
如果不乐意,俘虏会把来劝降的那个人痛骂一顿,意思是开出的价码不满意,还得增加。
到了这个时候,能拍板的人会亲自来,要么披衣服、给他宅院、给他美食之类的,上演一出温情脉脉的戏码,意思是同意对方的加价行为。
到了这个地步,俘虏会表现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表示今日遇得明主了,然后宾主尽欢。
但这个潜台词就是价码合适,我同意归降。
就拿后世的洪承畴举例子。
洪承畴被俘后,皇太极立即命人打扫三官庙让洪承畴居住,表达要劝降的样子。
随后皇太极派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来劝降,都被洪承畴给骂了回来。
洪承畴是对大明忠心吗?非也,只是皇太极出的价码不够而已,这一点被范文程发现了。
范文程看到洪承畴居然弹掉房梁上灰尘,就知道他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就告诉了皇太极:“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虽说皇太极也读过不少书,但此前哪里理解这其中的弯弯曲曲?经过范文程点拨后,亲自来劝降:“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良久,叹曰:真天命主也!乃叩头请降。”
披个衣服就叩头请降?说白了,还不是皇太极的许诺给到位了。
可见自古以来,对于劝降的套路,大家都门清,因而关羽俘虏庞德后,也是按这个路子走的。
“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其实有两层含义。
前半句是给庞德一个台阶,表示我要劝降你,后半句开价,即让庞德在自己麾下为将。
关羽想着,要是庞德不满意在自己麾下,或者要更高的价位,此时应该义正言辞的表示曹操对自己不薄,自己要效忠于曹操,然后绝食抗议。
到了这一步,关羽将会按照剧本一样,亲自披衣服,命人拿来酒食之类的。
哪怕庞德辱骂,关羽也会心领神会,知道庞德需要刘备劝降,他会把庞德送到刘备这边,让刘备接续后面的劝降。
可庞德呢?骂倒是骂了,但后面这句“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算是将劝降的路子堵死了,辱骂关羽可以,暗示需要刘备来谈,但辱骂刘备这个主公,刘备还怎么劝降?岂不是堵了劝降之路?
对于关羽而言,这完全是聊不下去的态度。
关羽想谈,庞德表示没得谈。
毕竟关羽也是被俘虏投降过的人,知道这一套流程,也明白庞德意思,既然如此,关羽还有什么好说的?成全他就是了。
以上就是关羽杀庞德的根本原因。
至于庞德为何求死,并非忠诚于曹操,纯粹是为了家人活命罢了,毕竟妻儿老小可都在曹操手上呢。
事实上,自庞德跟着张鲁投降曹操之后,他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除非能带着家人在曹操来之前跑到成都找到马超,否则下辈子只能一直跟着曹操这条路。
就算投降了曹操,也得小心翼翼
而且就算投降了曹操,也得小心翼翼。
毕竟此前跟着马超在渭水大败曹操,旧主、兄长全在刘备那方,很容易引起曹操猜忌,再加上是客居在张鲁那里的降将身份。
不求在曹操这边混的多好,能不被怀疑就已经烧高香了,甚至混的不好,妻儿老小还被他所累。
所以,为了能让妻儿老小过的好一点,只能拼了命的打出自己的价值。
汉中一战,庞德冒死救主,但还是免不了被曹操麾下将领怀疑,最终搞得流言四起。
没办法,庞德只能立下军令状,然后抬棺上阵,还不得不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和关羽势不两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家人。
庞德又不是傻子,吃饱了撑没事把这些话挂在嘴边,无非是怀疑庞德的人太多,他只能用这个态度来反击与保护自己。
毕竟襄樊之战这样的情况,荆州刺史,南乡太守各种高官投降,像庞德这种降将,还和刘备势力沾亲带故的人,是优先怀疑的对象。
对于他而言,立下战功,可以稳固地位,家人因此受益,战死了,曹操也不会亏待他家人,所以,他不能学于禁那样投降,毕竟他在曹操这边没有根基,底子薄,于禁靠关系可以避免家人问斩,自己就不好说了。
要知道马超的三次灭门惨剧他可都是亲历者。
第一次,关西联军战败,马腾一族被曹操全部处决;
第二次,雍州土官杨阜、赵昂、姜叙等人背叛马超,处死马超妻杨氏及所有子嗣;
第三次,马超投奔刘备,曹操处死了马超之子马秋,马超续弦董氏被赐给了阎圃,马秋可是马超在世的唯一骨血。
想到这里,庞德的精神怕是更加崩溃,只能速死以证明自己。
说实话,关羽算是一个厚道人,知道曹操是什么性格,也知道曹魏集团降将后家人会遇到什么情况。
关羽也算厚道,成全了庞德
但凡关羽缺德一点,好吃好喝供养着庞德,没事把庞德拉出来演个戏,就算庞德没有投降,但曹操会认定他投降,其妻儿老小也必定立马下狱,下狱之后什么结果,大家都知道,到时候就算庞德不投降也得投降了。
更毒辣一点,直接放庞德回去,以曹操的猜忌,怕不是庞德一家直接处死。
好在关羽从不做如此卑劣之事,也知道庞德的难处,杀了庞德,成全对方的名声。
事实证明,庞德这步棋走对了。
跟着自己三十年的于禁投降,投降自己不到四年的庞德却坚贞不屈,曹操不由得感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甚至一度“闻而悲之,为之流涕”。
如此一来,为了树立典型,自然会加倍对庞德家人好,庞德两个儿子都封为了列侯,而曹丕继位后,不仅追谥“壮侯”,还将庞德四个儿子都封为关内侯,让庞氏一族过的舒舒服服。
从不计前嫌劝降庞德,到成全庞德,关羽践行了自己义薄云天的品性,而庞德以忠贞死节换取家族存续与身后名节,皆大欢喜。
只是关羽和庞德之间的心领神会,庞德儿子庞会未能理解,反而将关羽视为杀父仇人。
四十四年后,庞会跟着钟会、邓艾伐蜀,破了成都后,斩杀关羽满门,这就有不地道了。
毕竟蜀汉已经投降了,要是关家密谋复国,倒也说得过去,可关家没动作。
庞会却打着报仇的旗号,行恩将仇报之实,属实有些难绷。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