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发布研报称,基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医疗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以及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等,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30年可达8,626亿美元,2025E-2030E CAGR为5%。该行认为估值分化的核心原因是市场对未来增长预期的强度和所在赛道之技术壁垒/可持续优势的差异判断。巨头公司较多提及电生理、RDN、复杂血管介入、结构心、神经科学、手术机器人、内镜、血糖管理等8个细分方向。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稳健增长
根据QY Research数据,基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医疗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以及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等,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30年可达8,626亿美元,2025E-2030E CAGR为5%。就2025年市场情况而言,北美/欧洲/中国/亚太/拉美/中东非分别占比32%/25%/8%/19%/11%/5%;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其他分别占比32%/12%/12%/13%/31%。
估值体系:增长质量决定溢价
该行尝试对全球15家医疗器械头部企业的主营业务、增速和估值进行了梳理,发现心血管、医学影像、外科、骨科、血糖管理和神经科学是较多企业聚焦的细分赛道。而估值呈现出显著的分层特征,高增长的细分龙头可以享受31-57x 2025E P/E,而偏成熟的平台企业估值通常在13-18x 2025E P/E,该行认为估值分化的核心原因是市场对未来增长预期的强度和所在赛道之技术壁垒/可持续优势的差异判断。
创新驱动成长,8个细分赛道值得重点关注
该行梳理发现,巨头公司较多提及电生理、RDN、复杂血管介入、结构心、神经科学、手术机器人、内镜、血糖管理等8个细分方向。该行判断,这些领域或有术式升级/产品迭代优化,或通过新技术打开未被满足的蓝海市场,未来或迎来商业化放量。该行认为一方面细分龙头可凭借高增长高壁垒,长期享受确定性溢价;另一方面部分传统巨头或可通过大单品放量,拉动业绩增速和估值水平抬升。
风险
研发失败风险,海外业务经营风险,商誉减值风险,产品召回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