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1.1医疗器械展区内,GE医疗展台的一款CT设备前总是人头攒动。这款名为“ExpertX新量子CT”设备的全球首秀,生动诠释了GE医疗所倡导的“全球资源+中国智慧”融合创新模式。
“这是我们全球首发的产品,由北京团队自主设计、研发并生产,未来也会在欧洲、美国、日本进行上市售卖,相当于中国智造供应全球。”GE医疗中国CT业务总经理惠飞向参观者介绍。
这款隶属于Apex量子CT家族的最新成员,延续了该平台的技术优势并实现全面升级,集成4D心脏成像技术与第三代多核深度学习平台,为复杂心脏评估与微小病灶检出带来了多重突破。
![]()
技术破局:心脏影像领域的“黑科技”
Expert X新量子CT的技术破局,集中体现在对心脏检查这一临床高地的攻克上。
首先,是“极速成像”带来的临床应用。 其核心转速达到0.23秒/圈,配合16厘米的宽体探测器,可以一次性覆盖整个心脏。这意味着,对于以往因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如房颤)而难以完成高质量CT扫描的患者,现在无需服用控制心率的药物,即可实现“一站式”心脏扫描,极大拓宽了临床适用人群。
其次,是“4D心脏电影”实现的动态洞察。惠飞表示:“就像给心脏拍了一段视频,医生可以在时间轴上连续观看心脏跳动、瓣膜开合和血流动力学的全过程。”这对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复杂冠心病瓣膜病变等至关重要,甚至能为高难度的“大卫手术”提供更精准的术前规划。
此外,这款CT机还实现了“无电极片”扫描功能,它是经FDA认证的无须贴电极片的心脏CT。这一创新看似微小,却直击临床痛点。对于儿童、重症患者和女性患者而言,这不仅消除了身体上的不适与隐私上的尴尬,也简化了技师的操作流程,使扫描体验更加人性化、高效化。
“以前做心脏CT,患者需要贴电极片、练习屏气,整个过程很复杂。现在,连重症患者和儿童都可以轻松完成检查。”惠飞补充道,“特别是对女性患者,不需要再因为贴电极片而担心隐私问题。”
AI驱动:辐射降低80%,流程压缩至5分钟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入,是 Expert X 新量子 CT 的另一大亮点。设备搭载了 GE 医疗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多核深度学习平台,从患者摆位、图像采集到后处理报告,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
在采集端,“智能AI天眼”系统实现了定位自动化。 传统CT扫描需要技师手动为患者摆位、对中,耗时且依赖经验。而现在,患者躺上扫描床,系统即可自动识别其体型轮廓,完成精准对中与扫描范围定位,大幅降低了操作门槛和人为误差。
在重建端,第三代多核深度学习引擎实现了“降噪不降质”。 在保证甚至提升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将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降低高达80%。这对于需要反复随访的肿瘤患者或体检人群而言,意义重大。同时,该引擎将AI能力精细扩展至心脏、肺部等关键部位,使磨玻璃结节内的细小血管、骨小梁等微小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推动影像诊断从“宏观定性”迈向“微观定量”。
在后处理端,China AW智能工作站实现了报告生成“自动化”。 它将传统需要30分钟以上的后处理流程,压缩至5分钟以内,并能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在争分夺秒的胸痛、脑卒中等急症场景中,快速血管重建与定位能力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此外,这种“数据驱动”的诊断流程,有助于在医联体内实现诊断结果的同质化互认,提升区域医疗的整体水平。
尽管AI在肺结节等简单病灶判断上已堪比高年资医生,但GE医疗XXX在交流中亦指出,AI在中国目前的角色是“辅助”而非“替代”,最终报告仍需医生签字确认。
本土化战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本届进博会上,GE医疗首发的18款创新产品中,60%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9款为全球首秀,中国研发占比创下历届新高。
“八赴进博,我们欣喜地看到GE医疗展品中的‘中国创新’含量逐年提升。”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宋为群在发布会现场表示。
创新离不开生态协同。GE 医疗通过与国内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了多层次的产学研创新生态。
与北京儿童医院携手的产学研创新成果“儿童低剂量CT扫描协议”,借助进博会契机,快速下沉到广大二级和县域医院,首批惠及云南20家医院;与上海瑞金医院共同推进长轴PET/CT临床验证,助力新药研发;与无锡海斯凯尔合作构建肝病诊疗一体化方案,服务国内约4亿肝病人群;与阿里达摩院聚焦AI医学影像研发;并与多家非公医疗机构合作完善专科诊疗能力,服务多层次医疗体系建设。
天津磁共振基地在去年8月成立十周年之际,启动五年5亿元投入计划,致力于打造磁共振东半球总部,其创新研发中心大楼将于今年年底投入运营。作为除美国外GE医疗全球唯一的磁共振系统级研发基地,天津基地将承担GE医疗全球超半数磁共振产品研发任务,并持续基于临床需求洞察,完善中国本土创新体系,助力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
进博会不仅是展示的舞台,更是转化的平台。八年来,依托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GE 医疗累计超过50款新品进入临床应用,并持续深化在中国的国产布局。
文/杨燕
徐楠、林辰/编辑
(编辑:杨燕 林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