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国家会展中心,午餐高峰期的星巴克咖啡等待时间超过了90分钟。
第8届进博会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展览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拥有超4000家参展商,其中有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组建了43个交易团、700多个交易分团到会洽谈采购;仅专业观众注册就达到44.95万人。
作为历届进博会的热门展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此次转战1.1、1.2和2.2号馆。全球十大医疗器械巨头、十多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汇聚在此次超7万平方米的展厅之中。
作为创新浓度极高的展区,“全球首发”“亚洲首展”“中国首展”轮番轰炸。从BD火热、AI+到“进博宝宝”,热闹之下,全球MNC们难掩对实用性与落地场景的追求。
01
70余款首发首展,“进博宝宝”加速中国落地
跨国医疗企业携最前沿产品积极参展,是要借助进博会“首发”“首展”得到监管、医保、合作伙伴等多个层面的关注,直接对接先行先试等创新政策。“溢出效应”推动创新药械以最快的“进博速度”、更短审评周期获批上市、入院与商业化,转化为服务中国患者的成熟产品与诊疗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进博会上共有超70款首发首展的创新药械产品。
![]()
据公开资料整理,无排序,动脉网制图
每届进博会上,参展商都特别乐于展示旗下的“进博宝宝”(通过进博会实现“展品变商品”、在中国落地投入使用的产品),充分展示在扎根中国、本土化建设与创新药械落地的能力。
波士顿科学带来了超80款创新产品,覆盖心脏、外周血管、肿瘤、泌尿、消化和神经调控等领域,其中6款产品迎来“首展首秀”。自参展以来,波士顿科学已有22款展品借力“进博效应”成功落地中国市场。
辉瑞首次设立“进博宝宝展示专区”,集中呈现17款经进博平台加速落地中国的创新产品;阿斯利康在过去7年中共带来18款“进博宝宝”,覆盖呼吸、肾脏、消化、罕见病、自体免疫及肿瘤多癌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团队主导研发与本土战略合作研发。GE医疗首发18款创新产品,9款实现全球首秀,60%为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其中全球首秀的超高端量子平台CT家族Expert X新量子CT即为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力作。
Expert X新量子CT集成4D心脏成像技术及第三代多核深度学习平台,通过算法与硬件的深度协同,实现影像链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在优化复杂心脏检查评估、微小病灶极速精准检出上均有创新突破。
![]()
又如强生“进博首秀”的两款外科产品中,HARMONIC®7s超声刀完全实现中国本土化生产,海山一®腔镜手术机器人则是强生加速本土合作,由其合作伙伴瑞龙外科带来的首秀。
创新药方面,MNC加速创新药在中国市场临床到审批速度,即推动中国新药及新适应症注册申请与全球保持同步,打造各疾病领域多产品、差异化的创新解决方案。
罗氏制药阵容创历史新高,全方位展示40余款全产品矩阵和多元创新解决方案。尤其,其覆盖全疾病领域的十余款即将在华上市及未来管线产品首次集体亮相,包括首个在狼疮性肾炎随机Ⅲ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积极结果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佳罗华®(奥妥珠单抗)、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的眼内植入物-眼科突破性解决方案PDS(Port Delivery System港式给药系统)。
诺华肾脏治疗领域首度迎来“进博宝宝”,包括全球首创靶向补体旁路途径的口服补体B因子抑制剂飞赫达®(盐酸伊普可泮胶囊)的肾科适应症、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针对IgA肾病的高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诺锐达®(盐酸阿曲生坦片),均为今年先后在华获批新适应症。
其中,诺锐达®源自诺华与本土生物技术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结合诺华药品开发与商业化经验,加速高临床价值药物落地。
赛诺菲带来的2款全球首秀产品中,全球首个作用于创新靶点APOC3 mRNA的siRNA类药物普乐司兰钠注射液则来自今年8月与维亚臻(Visirna Therapeutics)1.3亿美元预付款的中国权益BD。
进博首秀+政策首用的“进博宝宝”也值得关注——吉利德此次带来2款重磅创新药的亚洲首秀:
● 长效HIV-1衣壳抑制剂Lenacapavir(来那帕韦)6月FDA获批后,海南博鳌乐城即同步签发临床急需使用批件;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新药Seladelpar则在今年8月,经北京天竺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临床急需临时进口”通道快速落地。
除新鲜出炉的“进博宝宝”外,进博会也见证了一些“进博宝宝”“全勤产品”更新应用范畴、在中国逐步惠及更多患者的成长历程。
以“全勤展品”达必妥®(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为例,它在中国获批、上市、进入医保到扩大适应症贯穿8年进博会。2025年,达必妥®携鼻科和皮肤科两项全新适应症亮相,进一步拓展其免疫治疗版图。
再如,全球首个针对所有婴儿的RSV预防用长效单抗“进博宝宝”乐唯初®(尼塞韦单抗),于2022年在进博会全球首发、实现从展品到商品的转化。此次进博会携中国首个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亮相——尼塞韦单抗可有效降低婴儿RSV相关下呼吸道感染就医及住院风险,有效性分别为81%和82%。
创新器械方面,器械巨头们在脑机接口方向的布局值得期待。
美敦力战略性产品——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在去年完成首展后,即将在国内投入临床应用。
西门子医疗带来脑机接口解决方案,并同步展出该方案中的数款核心影像设备——双子星超高梯度场磁共振MAGNETOM Cima.X、双源光子计数CT NAEOTOM Alpha和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ARTIS icono ceiling Xpand,助力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从“盲插”走向“可见、可规划、可控制”,同时提升介入式脑机接口电极植入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02
AI数智化、银发经济,积极寻找落地场景
事实上,AI数智化解决方案、银发经济与长寿等的场景呈现,都与“进博宝宝”的底层逻辑相似——借助进博会提升曝光度,用场景或解决方案为产品铺路,吸引多方资源关注,推进落地与应用。
■ 第一条路径:实际落地场景,精准传达产品生态定位,呈现出将消费直接嵌入场景的趋势。
“自我健康管理”需求在2025年进博会中显著崛起,银发经济与减重场景仍然是核心场景。
![]()
碧迪医疗AI掌纹健康探索,排起长队。
碧迪医疗“悦享银发健康生活馆”,即典型的场景化解决方案。系统整合多款适用于居家和社区场景的慢病管理与照护方案:肿瘤化疗PICC专业维护数智解决方案、PureWick非侵入式女用导尿管(老年女性)、疝病术后居家护理疝气裤(中老年男性),以及适用于居家及社区护理的笔式注射器、可穿戴式注射装置、血糖检测采血针等。
趋势上,老龄健康照护需求与银发经济,对应的是家庭与社区医疗场景的创新产品组合,具备一定的消费医疗属性。“悦享银发健康生活馆”中,不仅设置了养老生活场景模拟装置,还设置了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在售的健康管理产品展台,体验手机扫描现场下单或关注。
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理”“精准触达”,场景化视角、适应症导向在MNC中更为明显:
![]()
礼来三度带来的“记忆咖啡馆”,邀请老年志愿者担任咖啡师,呼吁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早关注、早干预,链接2024年亮相进博、一个月后即在华获批上市的AD突破性疗法多奈单抗注射液,用于治疗成人因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痴呆。
![]()
诺和诺德首度推出“轻盈小屋”科学减重体验空间,提供“认知提升、科学治疗、长期管理”的全周期场景,推动公众从“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学习和积极管理”转变,提升对肥胖症科学诊疗和长期管理的认知,呼应其“明星产品”诺和盈(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
辉瑞带来全球首款且唯一同时用于治疗≥12岁青少年和成人重度斑秃的创新药乐复诺®(甲苯磺酸利特昔替尼),实现全球同步研发和注册上市。此次进博会期间,辉瑞与上药控股有限公司、雍禾医疗集团、京东健康、镁信健康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覆盖“从疾病教育到用药服务”的线上线下、院内院外一体化全渠道服务体系,以互联互通的创新模式助力患者诊疗体验全面升级。
![]()
拥有健康消费品事业部的拜耳中国更是玩法下沉,近1/3的展台分给了直播带货——包括康王®酮康唑洗剂、开瑞坦®抗过敏OTC、爱乐维®复合维生素等。尤其,健康消费品也带来5款全球首展产品,包括贝乐欣®B5精华护臀膏等,以满足多种场景下的公众保健需求。
■ 第二条落地路径:AI赋能下的解决方案,凸显“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AI+不仅是产品研发架构的一部分,并打造出整套解决方案、数智生态以及配套医疗服务体系,走向“更细颗粒、更具体场景、更广人群”的实用阶段。
![]()
美敦力“预见”你的150岁人潮涌动。
以美敦力康辉为例,2023年进博会首次推出AiBLE™数智生态,旨在推动骨科和神外领域从“单点创新”向“系统协同”升级,融合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术中影像与动力设备等智能装备及植入物,深度整合人工智能与数据平台,探索设备联动与数据互通。
今年展台,AiBLE™数智生态家族再度亮相,多款明星产品“集体返场”,包括去年首展的Mazor™ XC脊柱外科机器人、NIM-Eclipse™术中神经监测系统、擎航™EngineNav™脊柱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等本土新质力代表。
得益于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众多AI+创新成果在过去一年中陆续完成商业化与临床落地,实现了从“进博展台”到“手术台”的跨越。
波士顿科学首次单独设立了AI应用展区,展品包括首款FDA批准、具备AI功能的新一代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AVVIGO+,可自动实现关键步骤的操作实施,提升诊疗精度和手术效率;首个FDA批准的心衰预警系统HeartLogic心衰监测系统,可实现提前预警、主动预防性干预。
老龄化推动骨科需求增长,AI+机器人手术方案同样在加速落地。元化智能近期国内获批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全球唯一同时覆盖髋、膝、单髁关节置换和脊柱置钉、创伤导航定位的多适应症手术机器人。通过自研多种专属核心算法,高效应对多适应症的复杂骨科手术场景。
与此同时,AI+数智化解决方案本身就呈现出场景化、渐进式的特点,直接落地到医护、患者、大众的应用环节中。
罗氏制药数字化创新团队联合技术伙伴发布的“愈见智能体”“数智名医”“AI科普”,精准聚焦于患者全病程管理、医患协同、健康科普三大核心领域,打通“院内-院外”数智化管理链路。其中“愈见智能体”创新患者管理服务网络,已于2025年覆盖超过200家医疗机构,服务了数万名患者。
■ 第三条路径:产业链全方向合作,共同加速单一场景架构下的多角色落地。
进博会前夕,诺华宣布首个放射配体疗法药物派威妥®(镥[177Lu]特昔维匹肽注射液)双适应症同时获批,用于治疗两类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人患者。这也是国内首款且当前唯一批准的放射配体疗法(RLT)药物。作为“进博宝宝”,派威妥®2021年首次亮相进博会。
核药定价在肿瘤治疗中较为高昂。在全球市场,诺华的2款核药2024年总计收入突破20亿美元大关,而当前在中国的定价尚不明确。尤其,RLT具有生产时效与复杂运输要求,需要构建起供应链和治疗中心(如核药房、核医学科)体系。
作为典型的诊疗一体产品,RLT同一靶向配体分别连接诊断性核素(如⁶⁸Ga用于PET成像)和治疗性核素(如¹⁷⁷Lu用于RLT)。实操中,RLT依赖分子影像确认肿瘤特异性靶点的表达水平,为治疗导航——精准筛选患者、验证靶点表达、计算辐射剂量、实时监测肿瘤应答。
此次进博会上,诺华与西门子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多领域合作,包括开展多学科合作、分析优化诊疗一体方案的收费路径、协助提升医疗系统诊疗能力,以及优化诊疗路径以完善从患者识别、诊断、治疗合理性、治疗监测到中心手术管理的全流程诊疗路径。同时,双方推动建立诊疗一体化中心试点项目的落地实施。
![]()
03
巨头抢市场,场景应用成关键
对于产业而言,药械巨头的重磅产品运营呈现出三点核心趋势:
● 其一,传统大单品逻辑难以为继,围绕产品构建场景链条与应用生态,将带来市场空间的溢价;
● 其二,数据与渠道的本土化深度决定落地速度,与中国创新生态的绑定强度成为关键变量;
● 其三,从院内诊疗向“全程管理”“自我管理”的延伸,借鉴消费医疗与线上渠道打法,将打开健康消费与严肃医疗的融合空间。
8届“进博宝宝”带来的产品先行先试、获批上市以及市场合作,证明速度是抢占中国医疗市场的核心竞争要素。场景嵌入、AI数智化与跨界整合,呈现出“药-械-数-服”的耦合模式,覆盖研发、临床到商业支付,构建起愈发多元的价值路径。
异曲同工的是,政策端已经关注到场景与市场的双向推动、双向奔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其中“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提到:
在医疗卫生领域,推动大数据、物联网、脑机接口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集成应用,创新健康咨询、问诊指引、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用药审核等医疗应用场景。
在养老助残托育领域,创新服务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远程终端服务系统、在线家庭医生药师等应用场景,打造科技助残、家政服务、托育照护、康复医疗、健康服务等相结合的生活服务场景。
可以说,进博会是一场群星闪耀的秀场,而中国市场的蓬勃之势,正托举着创新医疗产业深耕中国、逐鹿全球。
*封面来源:新华社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