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爆料,自己通过拼多多购买的超廉价散装卫生巾竟然在打开后发现侧面有手写字迹,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该网友表示,由于近期身体调理需要天天使用卫生巾,她选择了在拼多多上一家店铺购买便宜的散装卫生巾,不料“第一次买这种便宜货就踩到大雷”,拆开卫生巾一看竟发现侧边写满手写字。
![]()
图:网友网购的散装廉价卫生巾侧面惊现手写字迹(来源于红星新闻)
从曝光的照片可见,卫生巾整体呈白色,表面有压纹,但侧翼区域用笔写着一串字母数字和日期“2022.1.2”,甚至还有疑似人名的文字。如此诡异的场景让消费者大呼意外和后怕。
经红星新闻调查了解,该网友于9月16日在拼多多下单购买了这批卫生巾,共50片日用245mm规格,仅花费6.24元且包邮,折合每片仅约1角2分人民币。如此低价的卫生巾属于散装批发款,并非市面常见品牌正品。贪图便宜却买到“三无”产品,让她直言教训深刻:“劝告大家千万别图便宜买小厂家的卫生巾”。
根据红星新闻报道,该网友提供的订单截图显示,该涉事网店主营特价批发装的卫生巾、产妇巾、成人纸尿裤等,全店销量惊人——拼单量已达9.1万件,其中一款日用卫生巾累计拼出40.7万片,100片装售价仅10.6元,每片约1毛钱。可见这类低于市场常规价格数倍的散装卫生巾在电商平台上销量极高,潜在质量风险难以忽视。
![]()
图:订单截图(来源于红星新闻)
事件曝光后,当事卖家客服最初未正面回应。但在10月14日傍晚,涉事店铺客服主动联系该网友致歉,并表示“从未出现过此类问题”,建议她申请退货,承诺会进一步核查。
当日晚些时候,拼多多平台客服也致电消费者道歉,称已将商家问题上报并将对店铺开展复核,同时承诺涉事商品款项原路退款。
据录音,该客服还表示已督促商家紧急对接工厂进行溯源调查,查明手写字迹来源。目前该往已收到退款,她表示希望商家能彻底解决问题,“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不少网友看到她的遭遇后表示心疼,甚至有人提议寄送品牌卫生巾给她,但网友婉拒了善意,建议大家将帮助留给更需要的人。
拼多多平台卫生巾背后的品控黑洞
该网友的遭遇并非个例,这起“1毛钱卫生巾”事件背后折射出平台上低价卫生用品的质量隐患,也将拼多多的品控能力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事实上,拼多多因聚焦低价策略,平台上聚集了大量小商家和白牌商品,过去就多次被曝出现类似“三无”伪劣产品的风波。
早在2018年,就有媒体曝光拼多多上热销的散装纸尿裤来自黑作坊回收的废品再包装,卫生环境极差,“成堆垃圾货”简装成“一等品”纸尿裤在平台月销数百万片。
![]()
图片来源于观察者网
更惊人的是,有卖家直言:“拼多多完全不会进行抽检,完全知道我们有多差,但不愿淘汰我们”。彼时这些散装纸尿裤均无生产日期、无厂家信息,属于典型“三无”产品,曝光视频中车间蝇虫乱飞、过期废料遍地。
事件曝光后拼多多发表回应称,平台品控团队对视频所涉问题“触目惊心”,已第一时间封禁涉事店铺并冻结资金,如情况属实将永久清退。同时宣布全平台先行下架所有散装纸尿裤商品,并表示将配合执法部门彻查产业链乱象。拼多多当时强调高度重视母婴商品质量,将以“零容忍”态度推进“双打”行动(打假打劣)。然而类似的问题几年后在卫生巾品类上再次出现,令人不得不质疑平台在低价商品质量管控上的落实情况。
不止纸尿裤,这些年围绕拼多多平台的商品质量投诉屡见不鲜。在第三方消费投诉平台上,关于拼多多销售假冒伪劣或质量问题商品的案例时有发生。
就拼多多平台的卫生巾问题而言,快消前瞻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拼多多 卫生巾”等信息,显示超过一千多条相关投诉。
![]()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
这些投诉内容包括消费者在拼多多平台购买卫生巾时发现有”异物“、甚至出现“虫卵”等,还有涉及客服服务态度恶劣、疑似假货或二手商品、货不对板(与描述不符)、商品丢失/破损等内容。
![]()
![]()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
除此之外,在中国电子商会旗下的消费服务保障平台,关于拼多多卫生巾相关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根据消费保,一位广东陈女士曾投诉称,她在拼多多平台的“乐而雅官方旗舰店”购买花王卫生巾,结果打开使用时竟发现内附毛发,令她难以接受。卫生巾属于女性私密用品,出现异物无疑严重影响消费者信任。陈女士强烈呼吁品牌方高度重视,加强生产环节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卫生,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
![]()
图片来源于消费保
还有消费者抱怨,部分拼多多店铺对质量问题要么推诿拖延,要么干脆不予回应。例如消费保平台上就有用户投诉拼多多某卫生巾店铺发错货且拒不处理,平台专员介入也态度消极,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些现象说明,在价格竞争激烈的电商环境下,部分低价商家缺乏长远信誉意识,平台的监管和客服机制也有待加强。
![]()
图片来源于消费保
中国《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电商平台应落实主体责任,对平台内经营者资质尽到审核义务,并对商品质量负有连带责任。
在本次“手写字卫生巾”事件中,如果查明涉事商品确属非法生产或来源不明,拼多多平台可能也难辞其咎。平台有责任配合调查,清除问题商品并惩戒违规商家,避免“三无”劣质用品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价廉≠质次,电商应切实履行审查责任,不能让低价成为劣质的借口。
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琳琅满目的低价卫生巾,也需提高警惕和维权意识。消费保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卫生巾时要保存好购物凭证(小票、发票或订单截图),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如尺寸不符、有异物、材质异样等)要立即留存证据(拍照录像留存问题产品),并第一时间联系平台客服或品牌方客服投诉,要求退款、换货或赔偿等合理解决。沟通过程中注意保存聊天记录和商家回应承诺,以备后续维权。更重要的是,尽量选择正规品牌和有明确执行标准的产品。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避开“三无”大包装散装卫生巾——此类产品通常包装简单、产品信息标注不清,往往添加浓烈香精(掩盖异味),且拆开后用手电从背面照射容易发现杂质或结块。相反,应优先选择包装上明确标注执行标准如GB/T 8939(行业产品标准)和GB 15979(卫生标准)的产品。这些标识意味着产品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有基本质量和卫生保障。当然,价格极低远低于正常成本的卫生巾需要特别谨慎——正如这次事件所暴露的,过于便宜往往意味着质量无法保证。
“白菜价钻石”到假证书产业链:
拼多多的品控黑洞,还在扩大吗?
事实上,“卫生巾”并非孤例——拼多多在商品质量与平台审核上的短板长期受诟病,假货、造假等乱象屡屡出现。
快消前瞻再此前文章拼多多2025年二季度业绩出炉:营收向上,口碑向下?曾报道,今年8月,《新华视点》以消费者身份在拼多多电商平台下单一枚标称“2 克拉培育钻石(附证书)”戒指和一颗“99 克拉进口钻石”,总价不到 200 元;送检结论显示,前者实为廉价立方氧化锆(俗称“锆石”),后者是普通玻璃,随货“鉴定证书”亦为伪造。报道点名拼多多平台存在大量“培育钻石/莫桑钻”低价链接,且销量动辄过万单,提醒消费者警惕“证书造假+材质偷换”的组合陷阱。
![]()
![]()
截图自拼多多平台
行业专家也给出常识性“成本线”:1 克拉培育钻石的成本约在千元级别,2克拉成本更高,若售价仅百元出头,基本可以确定非真品。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人士也强调,线上售卖培育钻石必须有权威机构认证背书,对“价格明显异常”的商品,平台负有更严格的准入与抽检义务。中国科技网
平台方面虽回应“下架问题商品、处罚涉事店铺并成立专项治理团队”,但随后搜索“培育钻石/鉴定证书”等关键词,依旧能够检索到大量类似商品与“代办证书”服务链接,暴露治理穿透力与持续性不足。
这并非拼多多首次陷入“假货—整治—反复”的循环。早在 2018 年拼多多上市前后,创维等品牌公开指称平台存在大量假冒产品,央视刊发评论《“拼”再多不售假是底线》,要求平台切实履行知识产权与商品质量的主体责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亦要求地方监管部门开展调查检查。
截图自央视新闻报道
彼时舆论总结了平台上“傍名牌”的典型套路:改动英文 Logo、在知名品牌前后加“小字”、借用他品类知名商标等。监管与主流媒体的连续“敲打”,折射出社会对“低价即不等于低质、更不等于纵容假货”的基本期待。
事实上,拼多多的治理失衡在数据上可见,从消费者维度看,集中性的投诉与低解决率,正在把平台的品控压力转化为品牌信任危机。中国电子商会旗下“消费保”发布的数据,2024 年拼多多消费者投诉量在主要电商平台中居首;与此同时,有效投诉解决率显著落后于同业。投诉高频问题集中在“虚假宣传、质量不符、售后推诿”等。
![]()
截图自消费宝平台
业绩“高歌猛进”后的换挡
增长放缓与盈利承压
在拼多多高敏感度品类曝出品控争议后,资本市场也开始拷问拼多多的增长质量。
按公司披露,2024年拼多多实现营收3938.4亿元,同比大增59%,净利润达到1124.3亿元,同比激增87%。活跃买家数突破9亿人次,年度活跃买家接近10亿,用户规模渗透率超过90%,几乎触及国内网购人群的天花板。
![]()
截图自拼多多2024年财报
这样堪称奇迹的成绩令拼多多一跃成为国内增长最快的电商巨头,也使其净利润规模直追阿里巴巴——后者2024财年营收约9817亿元,净利润(经调整)1527亿元;京东同期营收11588亿元,净利润47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营收体量仅为阿里巴巴的四成左右,却实现了后者七成以上的净利润,这意味着拼多多的盈利能力(利润率)显著高于传统同行。
![]()
不过,高歌猛进的增长在进入2025年后出现明显放缓迹象。
进入2025年一季度,增速明显降档:拼多多营收 956.7亿元,同比增长仅10%,归母净利同比下滑47% 至147.4 亿元;受业绩不及预期影响,PDD美股盘前与盘中一度下挫逾13%–15%。管理层将短期盈利承压归因于对生态与商家侧的持续投入、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市场层面,国内电商价格战与海外政策不确定性也被视为压力来源。
![]()
![]()
截图自拼多多2025年一季度业绩公告
从“高增+高利”到“增速放缓+利润承压”,拼多多正在经历一次健康度校验。核心张力在于,一边是9亿级买家体量后的天花板效应与国际业务不确定性上升;另一边,是围绕品控与治理的信任赤字。如果平台要继续讲“长期主义”,就必须用更可验证的品控改造与售后治理指标来对冲短期财务波动对估值与口碑的冲击。
平台之责:低价不能低质
回顾此次散装卫生巾事件,拼多多在舆论关注后快速退款并表示将追查源头,这一处理态度值得肯定。相比早年一些纠纷中平台推诿扯皮,如今拼多多客服能够直接介入、主动赔付,说明平台的消费纠纷处理机制有所进步。
但是事后补救并不能代替事前监管。真正让消费者安心购物,靠的是平台日常对商品品质的审核筛查。拼多多需要反思:为何类似问题商品能在平台上大行其道、销量数十万仍未被察觉?平台的商品准入和抽检制度是否落实?例如,卫生巾这类直接接触人体敏感部位的商品,国家对其生产企业有严格卫生许可要求和质量标准。平台在招商审核时,是否核实了商家的生产资质、产品检测报告?在销售过程中,是否关注用户评价反馈,及时下架评分过低、投诉集中的商品?这些环节稍有松懈,就会给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便宜有好货”应建立在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和质量监督之上。在消费升级和舆论监督的双重压力下,继续放任低质低价商品泛滥,不仅损害消费者,也终将损害平台自身声誉和长期发展。
低价并不等于劣质,平台有责任为消费者守住质量底线。正如央视财经评论此前所言:“电商平台既要做价格的守门人,也要做质量的守门人。”只有价廉物美真正兼得,才能实现商家、平台与消费者的三方共赢。
展望未来,随着新国标的落地和监管持续发力,像散装劣质卫生巾这样扰乱市场的现象有望逐渐减少。女性经期用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优胜劣汰:有品质保障、重视用户健康体验的品牌和渠道将赢得口碑和市场;反之,以次充好、漠视安全者终将被淘汰出局。
对于包括拼多多在内的电商平台来说,更应主动拥抱这一趋势,严格筛选商品,筑牢信任防线。只有这样,才能把实惠真正建立在可靠品质之上,而非透支消费者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