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中旬,人社部官网接连发布两篇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消息,均聚焦民生关切,尤其围绕养老保障释放多重利好。2025 年作为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我国社保体系已实现关键突破;而 2026 年作为 “十五五” 规划起始之年,更将承接现有成果开启新征程,其关键意义不言而喻。
![]()
十四五收官:建成世界最完善社保体系,全民参保目标基本实现
2021 至 2025 年的 “十四五” 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标志性成就 —— 成功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 2025 年,在 14 亿多人口基数下,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已达 13.9 亿人,基本实现 “全民参保” 的核心目标。
这一成果的落地,离不开针对性政策的持续发力:
聚焦灵活就业群体保障,针对滴滴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形态劳动者 “无社保、易受职业伤害” 的痛点,自去年起在 7 个城市开展职业伤害险试点。不同于传统工伤保险,该险种灵活性更强,企业或平台可按需 “按月、按单” 为劳动者投保,有效规避职业伤害风险,解决了用工方推诿责任、劳动者独自承担损失的难题。
优化城乡居民保险服务,多地已实现参保、停保全流程线上办理,彻底告别 “跑大厅、填表格” 的繁琐流程,为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提供 “无纸化办公” 便利;同时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户籍限制,允许其根据实际工作地点自主选择参保地,直接推动 “十四五” 期间全国参保率提升 4 个百分点。
社保基金运行平稳:全国统筹破局区域失衡,战略储备增强抗风险能力
参保人数的稳步增长,为社保基金账户筑牢了 “安全垫”。“十四五” 期间,我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保基金累计收支规模达 69.27 万亿元,期末结余 9.81 万亿元,整体收支平衡、运行稳健,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提供了坚实支撑。
![]()
值得关注的是,2025 年我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全面落地,彻底改变了此前各省市基金 “各自为政” 的局面:对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基金收入不足以覆盖支出的地区,通过全国层面的基金调剂实现收支平衡,不仅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待遇发放,也为未来养老金发放时间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深、生育率偏低、每年约 2000 万人口退休的长期压力,我国自 2016 年起持续推进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截至 2025 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战略储备规模已从 2.46 万亿元增长至 3.22 万亿元,基金 “蓄水” 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提升了长期可持续性。
2026 年:承接十四五成果,养老金调整仍具积极预期
2025 年作为 “十四五” 收官年,既是养老金实现 “21 连涨” 的关键节点,也完成了延迟退休政策落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重大改革;而 2026 年作为 “十五五” 开局之年,将在现有基础上开启社保体系优化的新五年征程。
![]()
从民生需求和社会稳定角度看,2026 年继续实施养老金调整的可能性依然较大:一方面,退休人员数量持续增加,待遇保障需求迫切;另一方面,社保基金运行稳健、战略储备充足,为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不过,具体调整涨幅目前仍无法确定 —— 养老金调整比例需参考上一年度全国经济增速、物价水平、社保基金收支等核心数据,待 2025 年全年数据公布后,相关政策才会逐步明晰。
整体来看,我国社保体系正从 “全覆盖” 向 “高质量” 稳步迈进,无论是当下的待遇保障,还是未来的制度可持续性,都在政策发力中持续优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