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群聊、短视频里都在传——
“全民强制缴社保!”
不少人一听就慌了:
小微企业主愁:要真强制交社保,人工成本又要涨,利润恐怕要被吃光。
打工人也担心:工资本来就不高,再扣社保,日子更紧了。
可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人民日报8月16日发声:
“并没有全民强制缴纳社保!”
一锤定音,谣言彻底终结。
那到底真相是什么?这次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讲清楚。
![]()
一、所谓“新规”其实不是新规定!
先说重点:根本没有“全民强制社保”的新政策。
事实上,早在1995年《劳动法》实施时,国家就已经明确要求: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也就是说,“强制缴纳社保”早已存在近30年。
只不过,过去监管没那么严,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员工图多拿现金,双方就默契“私了”。
但现在,社保征管越来越规范化、数字化,系统联网、查得更细,自然让很多人误以为“出台了新规”。
![]()
♀️二、这次加强征收,只针对“全职打工人”
人民日报的核心观点很明确:
“所谓全民强制,是误读。”
目前政策仅针对签订劳动合同的全职员工。
也就是说
如果你是公司正式员工,签了合同,那公司必须给你缴社保。
如果你是兼职、临时工、小时工、网约车司机、个体户等灵活就业人员,缴不缴都由你自己决定,没人会强制你。
一句话总结:
强制的是“全职员工”,自愿的是“灵活就业者”。
⚖️三、重点整治那些“打擦边球”的企业!
这次强化社保监管,真正“被盯上”的是那些耍小聪明的公司。
比如
1️⃣ 签“自愿放弃社保协议”的行为将无效!
过去,有的企业让员工签字放弃社保,以此每月多发几百块补贴。
现在这类协议被视为无效。
如果员工事后反悔,企业不仅要补缴,还得赔偿损失。
2️⃣ 隐瞒劳动关系、规避社保缴纳的,将被追责!
企业若用“合同工”“劳务合作”等名义掩盖雇佣关系,被查到,补缴+罚款,一样跑不掉。
人民日报的态度很明确:
不是全民强制,而是防止企业钻空子。
四、小微企业怎么应对?有人开始“变通操作”
面对更严格的社保监管,一些小微企业也在想办法“减负”。
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 用临时工顶替全职员工
比如餐饮店午餐、晚餐高峰期请短时工,每天只干3小时,不签劳动合同、无需缴社保。
② 把员工变成“个体工商户”
像汽车销售、房产中介常用这一招——
员工注册为个体户,和公司以“合作”形式结算,不算劳动关系,就不用缴社保。
③ 外包岗位给劳务派遣公司
银行、物业等机构最常见。
社保由派遣公司负责缴,用工单位就能“合法省钱”。
这些方式法律允许,但风险也在增加。
监管一旦严格,虚假外包、假合作也可能被定性为逃避社保。
![]()
五、员工也要明白:社保不是“负担”,而是保障
很多人嫌交社保“到手工资少”,但别忘了:
社保不是“交给国家”,而是为自己买保障。
包括
养老保险:退休后每月能领养老金。
医疗保险:看病能报销、救命钱有保障。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关键时候能顶上。
尤其是医保和养老,不交才是真的亏。
一场大病就能花光积蓄,没医保谁都受不了。
![]()
✅结语:别被谣言带节奏,理解政策更重要
这次“全民强制社保”风波,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标题党误读”**。
人民日报已经明确表态:
没有全民强制缴社保。
✅ 签合同的全职员工必须缴。
灵活就业人员自愿缴。
所以,不用慌、不用传,政策没变,只是执行更严。
社保不是“压榨”,而是国家给你的底线保障。
与其担心“交不交”,不如趁早了解清楚,怎么交最划算、怎么报最值。
 一句话总结:
这不是“全民强制”,是**“依法应缴、该交必交”;
不是“政策变狠”,是“保障变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