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前 言
谁能想到一袋大豆能搅动四国风云,美国失势、巴西坐地起价,眼看中国要被“卡脖子”,阿根廷突然甩出零关税王炸,这场大豆博弈,中国到底藏着什么后手?
![]()
从辉煌到黯淡
曾经美国凭借先进的种植技术、庞大的产量和成熟的物流体系,稳稳占据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核心地位,2017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高达3285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34%,是中国大豆的主要供应国,但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美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中国果断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大豆加征高额关税。
![]()
这一举措直接让美国大豆的到岸成本每吨上涨300-500元,价格优势荡然无存,中国企业纷纷将采购目光转向其他国家。
而巴西这个南美洲的农业大国,敏锐地抓住了这次机遇,巴西拥有广袤的耕地和适宜大豆种植的气候,这些年不断引进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大豆单产持续提升,同时巴西加大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效率大幅提高,再加上政府积极推动农业贸易合作,一系列优势让巴西大豆迅速涌入中国市场。
![]()
2018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量达到5399万吨,占比56%,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大豆进口来源国,到2024年这一数字增至7465万吨,占比飙升至71.1%,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愈发稳固。
随着中国订单的暴增,巴西大豆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大豆种植户和出口商赚得盆满钵满,原本破旧的农舍翻新成别墅,泥泞小路变成水泥路,大型农业机械在田间穿梭,马托格罗索州的不少种植户甚至买了私人飞机管理农田。
![]()
2025年前8个月,中国共购买7331.24万吨大豆,其中71.6%来自巴西,美国份额锐减至22.8%,几乎被挤出主要供应队列,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更是兴奋不已,预测当年对华大豆出口量能突破1.1亿吨,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巨额财富并没有让巴西卖家保持清醒,反而让他们的贪心愈发膨胀,他们天真地认为,中国对巴西大豆有着无可替代的依赖,无论价格多高中国都只能被迫接受。
![]()
机遇中的膨胀
于是一场"坐地起价"的闹剧正式上演,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巴西巴拉那瓜港的大豆每吨价格比美国墨西哥湾的货贵了66.1美元,溢价幅度创下近四年最高,住友商事的数据更惊人,10月上旬溢价金直接飙升到一蒲式耳270美分,赤裸裸的"宰客"行为让国际市场一片哗然。
![]()
更过分的是在南美收获季快结束时,巴西卖家已经卖掉了四分之三的大豆库存,却对剩下的货物选择囤货惜售,他们盘算着等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就能把大豆价格炒得更高,再高价抛售大赚一笔。
有些种植户和出口商还联合起来形成价格联盟,相互串通约定最低售价,谁也不许低价出售,一位出口商在秘密会议上得意地说:"中国现在对我们的大豆需求这么大,一定要抓住机会狠狠赚一笔,等价格再涨涨就出货。"
![]()
但巴西卖家完全低估了中国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和能力,更误解了中国的粮食采购逻辑,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对大豆的需求确实庞大,大豆不仅是食用油、豆制品的原料,更是饲料加工行业的核心,关系到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正因如此中国始终将粮食安全视为核心战略,在大豆采购上早有布局,奉行"巴西主导、多国补充"的多元化策略,从不会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国家身上。
![]()
为了确保供应链稳定,中国早已积极拓展大豆进口渠道,阿根廷、乌拉圭、俄罗斯等国都是重要补充力量,以阿根廷为例,中国不仅与其签订贸易协议,还在农业技术交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帮助阿根廷提升大豆种植技术、推广先进农机,投资建设港口和仓储设施,改善物流条件、降低贸易成本。
同时中国还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帮助企业提前锁定价格,规避波动风险。这套组合拳,让中国在大豆市场中始终占据主动。
![]()
就在巴西卖家做着发财美梦时,一个意外变数彻底改变了市场走向,2025年9月22日,阿根廷政府突然宣布,即日起至10月31日,全面取消包括大豆、豆油和豆粕在内的所有谷物及衍生产品出口关税,其中大豆出口关税从26%直接降至0,这一政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全球大豆市场掀起惊涛骇浪。
要知道阿根廷本就是全球重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只是长期的高关税抑制了其价格竞争力,如今关税归零,阿根廷大豆的出口成本大幅降低,每吨价格比之前少了数百美元,远远低于巴西和美国的大豆,瞬间成为全球买家眼中的香饽饽。
![]()
中国买家敏锐捕捉到商机迅速行动起来,政策宣布当天就敲定10船货订单,第二天再追加10船,短短两天就拿下130万吨大豆订单,几乎达到平时月均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这些订单的货物11月就能装船,报价更是诱人,仅比芝加哥期货合约溢价2美元左右,卓创资讯分析师核算后发现,用阿根廷大豆压榨,每吨能赚200元人民币,如此丰厚的利润空间,让中国企业纷纷转投阿根廷怀抱。
![]()
中国的果断出手,让巴西的美梦瞬间破碎,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看着手中的统计数据,脸色一片惨白,原本预计的1.1亿吨出口目标变得遥不可及,只能重新调整预测,承认失去了重要市场份额,豆农们更是追悔莫及。
大豆出口企业同样遭受重创,许多企业暂停了扩大生产的计划,甚至开始裁员,一些小型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风险,曾经繁忙的巴西港口,如今不少货轮空载而归,港口工人也因无货可卸失去工作。
![]()
巴西媒体纷纷报道这一危机,直言"巴西大豆产业因贪心和短视,把稳操胜券的市场份额拱手让人,若不能及时调整策略,未来将一片黯淡",巴西政府也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紧急商讨降低出口关税、提供补贴等应对措施,但能否挽回中国市场的信任,还是个未知数。
![]()
其实巴西的失利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从市场认知来看,巴西对中国市场理解过于肤浅,误以为一时的份额优势就能掌控采购走向,忽视了中国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的决心,从经营理念来看,贪心驱使下的短视行为,让他们放弃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转而追求短期暴利,破坏了商业信任,从市场规律来看,他们妄图操控价格、违背供需平衡,最终被性价比更高的阿根廷大豆取代,从政策响应来看,面对市场变化,巴西未能及时调整贸易政策,与阿根廷的果断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丧失了竞争力。
![]()
这场大豆博弈也让中国的采购新逻辑愈发清晰,中国早已摒弃单一采购模式,构建起多元化、动态化的全球采购网络,采购决策不仅看数量,更看重性价比、供应稳定性和长期合作关系。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国在从巴西采购4226万吨大豆的同时,从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同时中国通过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与供应国建立利益共同体,既保障了自身粮食安全,也推动了全球大豆贸易的稳定发展。
![]()
巴西的经历为所有大宗商品出口国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早已不是简单的货物交换,而是建立在信任、公平与长期合作基础上的深度融合,诚信是立足市场的根本,合理定价是维持竞争力的关键,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更是不可或缺的基石,任何为了短期利益而抛弃诚信、破坏规则的行为,最终只会失去客户和市场得不偿失。
![]()
结语
如今大豆市场的风云变幻仍在继续,巴西能否吸取教训、重新赢回中国市场的信任,阿根廷又能否抓住机遇,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中国的多元化采购策略还将带来哪些新变化,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改变了全球大豆市场的格局,更让人们看清在国际贸易中,唯有坚守诚信、互利共赢,才能实现长久发展,这才是新时代贸易合作的核心逻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