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又发大风黄色预警,明天最高温17℃,后天就蹦到24℃,再过两天又跌回15℃。网上一片哀嚎:“老天爷在翻书吗?”“这温差比我妈变脸还快!”我跟着笑,笑着笑着却有点鼻酸——这一年,我们好像总在跟天气赌气,却忘了它才是那个最不会撒谎的“人”。
一、降温第一天,我妈把羽绒服塞进行李箱
我在北京上班,老家在广西。21号早上,我妈一条语音弹过来:“冷啦,记得穿秋裤。”我嘴里答应,手却诚实地点开外卖,加了一杯冰美式。中午出门,风把头发吹成鸡窝,我边抖边骂:“什么鬼天气!”可骂完才想起,昨晚我妈把我去年扔在家的旧羽绒服,拍了个照发给我:“没破,我洗好了,给你寄过去?”我回她:“不用,北京还没冷到那份上。”其实心里知道,我是嫌那件衣服土,怕同事笑。
今天看见冷空气一路南下,我忽然想:我妈把羽绒服塞进行李箱的那一刻,她脑子里没“气温过山车”,只有“我闺女别冻着”。天气预报是大数据,妈妈的数据库只有我。
![]()
二、升温那天,外卖小哥把外套挂车把上
22号中午,气温又偷偷爬回20℃。我点了一份盖饭,开门时,外卖小哥满头大汗,外套脱下来挂在车把上,风一吹就晃。我问他:“不冷吗?”他咧嘴笑:“怕一会儿降温,先挂着,热了就穿。”我问他一天能跑多少单,他说:“五十来单吧,今天风大,路难骑。”我接过饭,手指碰到他冰凉的指尖,心里咯噔一下。我们坐在办公室骂天气“神经病”,可有人连“骂”的空都没有,只能把外套挂在车把上,像挂着一个随时待命的盾牌。
三、大风夜里,环卫阿姨把围巾给了我
晚上加班到十点,风把共享单车吹倒一排。我推着车,手冻得通红。一个环卫阿姨路过,把自己脖子上那条洗得发白的红围巾递给我:“闺女,先围着,我家就在前面。”我连忙摆手,她直接把围巾塞我手里:“没事,我习惯了。”
那条围巾上有淡淡的洗衣粉味,还有一点点尘土味。我围上它,骑了两公里,眼泪差点被风吹出来。她说明天四点就要到岗,我说:“这么冷,不能晚点吗?”她笑:“垃圾不会等人。”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们嘴里吐槽的“气温过山车”,对她来说,只是“又要早起”的日常。她没空发微博,也没空看预警,她只知道:风来了,多穿一件;天亮了,把马路扫干净。
![]()
四、冷空气接力,最该稳的是人心
25号还有一股冷空气,我已经不想骂了。因为骂完,我还是得上班,外卖还是得有人送,马路还是得有人扫。天气不会因为我们生气就改变节奏,它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我们:别把一切当成理所当然。
羽绒服土一点,却能挡风寒;外卖迟到五分钟,也许骑手摔了一跤;环卫阿姨的围巾旧一点,却能暖到陌生人。我们左右不了气温,却能左右自己的温度——一句“谢谢”,一条“慢点骑”,一杯“热水”,都是把“过山车”慢下来的按钮。
五、今晚回家,给我妈打个电话
我把那条红围巾洗干净,准备还给阿姨。顺路买了副保暖手套,想塞给她。也许她还是会笑我“浪费钱”,但我知道,她接过去的时候,心里会暖一下。
今晚不管多冷,我都要给我妈打视频,告诉她:“羽绒服我穿上了,特暖。”她肯定会说:“早跟你说嘛。”我会嘿嘿笑,不再嫌她唠叨。
![]()
天气反复无常,但爱可以恒温。下一次大风黄色预警,别急着吐槽,先摸摸自己脖子:有没有人提醒你添衣?有没有人给你寄羽绒服?如果有,你已经比大多数人幸运。
把这份幸运传出去,就是我们对“过山车”最温柔的反击。
【注:本文为个人见解,仅供娱乐和启示,不喜勿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