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竹艺术的当代创新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倪小舟当代竹艺术”专题沙龙
9月25日,一场聚焦手工艺术设计与生活融合的展览在今日美术馆拉开帷幕,“非遗之美、今日生活”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正式启幕,1200余件涵盖纤维艺术、玻璃艺术、苏绣、竹艺术、陶瓷艺术、古琴艺术、植物染、潮玩文创等30多类工艺的手工佳作集中亮相,展期将持续至11月18日。
![]()
为进一步解码非遗生活化的路径,9月29日,作为展会系列沙龙的首场活动,“传统竹艺术的当代创新”专题对话如期举办,展览策展人、沙龙主持人曾辉,今日美术馆晏燕馆长,参展艺术家倪小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铁军教授,荣宝斋出版社编辑孙虎城,《世界艺术家之旅》杂志出品人高利坪,上海亚洲艺术品金融学院院长范勇齐聚现场,以倪小舟当代竹艺术为话题,共同探讨传统竹工艺如何从“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活日常”。
![]()
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以“非遗之美、今日生活”为核心主题,从策展理念上便打破了传统手工艺展“标本式陈列”的局限,不再是孤立的作品展示,而是将多元工艺品类自然融入茶歇、阅读、居家装饰等生活语境。既有坚守古法技艺的传统工艺佳作,也有融合科技、潮流元素的创新设计,每一件作品都在无声诠释着“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遗产,而是可触摸、可使用、可感知的生活美学载体”这一核心主张。
![]()
这样的策展思路,也让展会刚启幕便收获了观众的共鸣。“展会的初心,是让观众在驻
足欣赏时,能自然而然地产生‘这能放进我家'的期待。”曾辉在沙龙开场时,便将话题与展会的核心定位紧密衔接。他特别提到,倪小舟的竹艺术作品“断竹”与“音竹”系列之所以成为展览焦点之一,正是因为精准契合了这一思路,该系列以“日用即道”为理念核心,从传统竹刻、当代竹艺术到竹制灯具设计,每一件作品都紧扣“非遗之美走进今日生活”的实际需求,在展览现场已引发不少观众主动询问“家庭”,成为展览“让非遗服务生活”理念的生动注脚。
![]()
作为当代竹艺术家,倪小舟在沙龙中从创作者视角分享了“断竹与音竹”系列与展览主题的契合之处。“我在创作中特意弱化了传统竹艺术里过于繁复的装饰纹样,转而把重点放在材料本真与现代生活需求的契合上。”他的作品保留了竹材本身的天然温润质感,又能完美适配简约、轻盈的风格;而这一创作方向的灵感,以“材美工巧”的特质印证了“手工艺本就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本质,这一理念也始终贯穿于“断竹与音竹”系列的创作全程。
![]()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铁军教授从专业视角解读:“倪小舟的竹艺术,最动人的
地方就在于工艺与材料共生的东方美学智慧,没有刻意雕琢,而是顺着竹材的天然孔洞雕成半朵花,与留青雕刻浑然一体。而这种智慧,在倪小舟的竹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当代延续。”她进一步举例,竹艺术利用竹节中空的特性实现自然柔光散射,适配现代生活场景,“这不是对传统样式的简单复刻,而是对非遗美学基因的活态转译,让千年技艺能自然融入当下的衣食住行,这正是展览想要传递的活态传承的意义。”
![]()
围绕“如何让非遗之美持续走进生活”,延伸到传播与产业转化的维度。《世界艺术家之旅》杂志出品人高利坪从媒体视角补充道,非遗要真正融入生活,首先需要让更多人看见、了解这份美,“未来我们计划通过杂志专题策划,把倪小舟的竹艺术创作实践,以及非遗生活化的理念,通过图文、影像推向更广泛的受众,搭建起艺术家、展会与大众之间的认知桥梁,让非遗在身边的概念深入人心。”
![]()
上海亚洲艺术品金融学院院长范勇则从产业赋能的角度提出了思考,他认为非遗要长期走进生活,不能仅靠展览和传播,还需要建立可持续的价值转化链条。“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提供了很好的起点,但要让竹艺术这样的非遗扎根生活,还需要对接更多设计资源、生产资源和消费市场。我们可以依托艺术金融领域的经验,为艺术家创作、工艺传承提供市场支撑,推动非遗从展览里的艺术展品,变成大众能买到、能用好的生活商品。”
![]()
今日美术馆晏燕馆长提出要依托展览,美术馆已同步启动“手工艺术生活化计划”,“我们计划联合优质品牌,将倪小舟等艺术家的作品开发为量产文创产品,让艺术精品转化为日常好物。同时,设置手工艺体验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大家通过亲手实践,更深入地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荣宝斋出版社编辑孙虎城老师主持出版的《断竹——倪小舟竹艺术集》。他认为“希望通过书籍,让展会传递的手工艺术融入生活理念,突破展览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延伸到更多读者的日常中。”
![]()
为传播手工艺术生活化理念,策展人曾辉提出以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为起点,建立“传统工艺与艺术设计对接平台”,推动纤维艺术、竹艺术、苏绣、陶瓷、玻璃艺术等更多品类,通过跨界创新、设计转化、品牌合作、媒体传播与产业赋能等多元方式,走进当代人的生活。作为展览系列沙龙的首场活动,“倪小舟当代艺术”对话共同关注“以生活为核心”的创作基调,更让“非遗生活化”从理念走向了具体可行的路径。这场艺术沙龙与展览的初心一脉相承,我们不仅希望观众在展览中感受手工艺术与设计的美学魅力,更希望通过沙龙的对话,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工艺,让年轻人爱上非遗,让手工艺术设计与现代生活建立关系。”
![]()
从9月25日展览启幕,到9月29日首场沙龙开讲,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以“展览+沙龙”的联动模式,为非遗与生活搭建起的桥梁。在近两个月的展期里,融合传统与当代、艺术与生活的手工艺术设计,还将持续为非遗活化提供实践样本,让更多的传统工艺所承载的千年美学,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创新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