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节为内观课程的最后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1. 内观动禅的练习方法;
2. 生活中用禅的方法。
在前一节中,我们已阐述了内观治疗抑郁症的内在逻辑,解析了五蕴之间的触发链条,使大家理解潜意识思维惯性的运作方式,并介绍了静禅的基本练习方法。
本节旨在帮助修习者将觉知从静态延伸至动态,从坐垫延伸至生活场景,实现“静动一体”的内观修炼。
一、内观动禅的练习方法
动禅,顾名思义,是在身体活动中进行的禅修方法。
它与静禅互为补充,一静一动,构成完整的内观体系。
在静坐状态下所培养的虚、静与觉知,一旦进入行动,往往容易丧失。
因此,需要通过动禅这一过渡形式,使修行者能够在运动中保持平静与觉知,从而将修炼成果自然过渡至日常行为之中。
1. 练习环境
选择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场所,确保有五至十步的直线行走空间。环境宜简洁,地面平整,以便集中注意力。
2. 练习步骤
(1)站立准备:以警觉而挺拔的姿态站立约一分钟,双臂自然下垂,觉知身体的存在。
(2)缓步行走:
吸气时,抬起一只脚的脚后跟;
呼气时,以脚趾轻点地面;
再吸气时,抬脚向前;
呼气时,缓慢放下脚,感受脚掌接触地面的触感。
另一只脚依次重复相同动作。以极慢的速度前行,行至尽头后停立一分钟,再缓慢转身。回程前再次静立一分钟,然后继续行走。整个过程可重复数次。
(3)注意事项:练习过程中应放慢一切动作,使每个细微变化均能被觉察到。
保持警觉,将注意力放在动作本身,觉知伸展与弯曲、接触与离地的每一个瞬间。
3. 觉知提示语
在练习中,可通过默念以巩固觉知:
- 站立时,心念:“站立,站立”;
- 想要转弯时,心念:“想要,想要”;
- 坐下时,心念:“坐下,坐下”。
此法可帮助修行者在动态中持续维持觉知,使心不随动作而散乱。
动禅的核心在于:动作缓慢、心念明净、觉知不失。
![]()
二、用禅——在生活中延续觉知
“用禅”是将禅修从练习场景扩展到现实生活的过程。
它与静禅、动禅一脉相承,体现了内观的最终目的:在一切行住坐卧中保持觉知。
在静禅与动禅中,我们通过觉察呼吸与动作来训练“观察者”——即那份能清晰觉知念头、情绪与反应的心。
在“用禅”阶段,这一观察者不再仅仅在练习中出现,而要在日常生活中常驻。
1. 观察者的作用
想象在头脑中存在一位持续警醒的“观察者”。
当情绪波动或念头升起时,它能及时觉察并注视这一过程——
看见情绪的产生,看清其来源,直至它的消散。
这一观察过程使我们逐渐脱离被情绪牵制的状态,从而在关键时刻保持理性与清明。
2. 实践方法
为强化“用禅”的觉知,可在生活中设置若干“觉察节点”:
- 决策节点:在面临选择或判断时,观察思维过程是否客观、是否全面。
- 情绪节点:当愤怒、焦虑等情绪出现时,让“观察者”立即上线,觉察并稳定情绪反应。
初学阶段,观察者可能“迟到”或“缺席”,觉知力不够持续。
但通过反复练习,觉知会逐渐深化,直至成为自发的心理机制。
![]()
三、结语
至此,内观的全部内容共三节已全部介绍完毕:
1. 内观的理论逻辑与心理机制;
2. 静禅的练习方法;
3. 动禅与用禅的实践应用。
限于时间,本系列文章多以碎片时间完成,细节之处或有不足。
如在实践中遇到疑问,欢迎留言或私信交流。
希望本系列能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体悟到——觉知的力量即是自由的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