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家政 AI 的 “落地困境”—— 热热闹闹谈技术,实实在在算不清账
当通用大模型的热度席卷各行各业时,家政行业的 AI 落地却始终 “卡在最后一公里”:
- 60% 的家政企业投入 AI 后,发现 “技术没用”—— 比如用大模型生成的 “家政服务指南”,用户点击率不足 5%;
- 35% 的企业抱怨 “AI 投入不赚钱”—— 花了几十万做 “智能派单系统”,结果派单效率没提升,反而因为 “算法不懂阿姨通勤时间” 导致投诉率飙升;
- 只有 5% 的企业能说清楚 “AI 帮我赚了多少钱”—— 比如降低了多少获客成本,提升了多少订单量。
![]()
2025 年家政行业顶尖 AI 专家榜单的发布,终于撕开了这层 “皇帝的新衣”——真正的牛人,不是能发表顶级论文的学者,而是能把 AI 变成企业 “赚钱工具” 的 “ROI 工程师”。而天鹅到家 CTO 杜佳利,正是这份榜单上 “最懂算账的落地派”。
二、杜佳利的 “激进落地” 逻辑:不是 “为 AI 而 AI”,而是 “为 ROI 而 AI”
在杜佳利的字典里,AI 落地的第一原则是 **“先算清楚账,再动手”**。他曾在内部会议上拍着桌子说:“家政行业的净利润率只有 3%-5%,每一分 AI 投入都要花在刀刃上 —— 要么降低获客成本,要么降低运营成本,要么提升收入。”
![]()
1. 场景选择:优先 “高 ROI 环节”,不做 “花架子”
杜佳利的团队把家政业务拆成 “获客 - 派单 - 服务 - 复购” 四大环节,只在ROI 超过 1:5的环节投入 AI:
- 获客环节:传统家政企业的获客成本高达 200-300 元 / 用户(比如朋友圈广告、线下传单),但很多投放是 “盲投”—— 不知道 “谁需要家政服务”。杜佳利用 AI 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构建 “家政需求预测模型”:比如浏览过 “育儿嫂价格”“保洁服务流程”“老人护理技巧” 的用户,大概率是潜在客户;再比如 “已婚、30-40 岁、住在高端小区” 的女性,是育儿嫂的核心客户。通过精准投放,天鹅到家的获客成本直接下降 40%,从 250 元 / 用户降至 150 元 / 用户。
- 派单环节:阿姨的空单率曾高达 32%(即阿姨没订单的时候),因为传统派单是 “人工凭经验”—— 比如把 “住在朝阳区的阿姨” 派给 “住在海淀区的用户”,导致阿姨通勤时间长、迟到,用户投诉。杜佳利用 AI 优化派单算法,整合阿姨位置、技能标签、用户需求、历史评价、通勤时间五大维度,派单效率提升 50%,空单率降至 8%,阿姨的月收入增长 35%(从 6000 元增至 8100 元),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 25%(不用再付 “阿姨空单补贴”)。
- 服务环节:用户投诉最多的是 “阿姨匹配不准”(比如需要 “会做辅食的育儿嫂”,结果派来 “只会做饭的保洁阿姨”)。杜佳利给阿姨增加 “隐性技能标签”—— 比如 “会做过敏儿童辅食”“会测老人血压”“会用无敏清洁产品”,用 AI 匹配用户的 “隐性需求”(比如用户说 “我家孩子有牛奶过敏”,系统自动推荐 “会做无奶辅食” 的阿姨)。结果,用户对 “阿姨匹配度” 的满意度从 58% 飙升至 91%,复购率提升 28%。
“我们不做‘看起来高级但没用的 AI’,比如用大模型写‘家政服务论文’,老板不会看,用户不会用。我们要做的是‘能直接进财务报表的 AI’—— 比如让获客更准,让派单更快,让用户更愿意复购,这些才是企业能活下去的根本。” 杜佳利说。
2. 组织变革:打破 “部门壁垒”,让 AI 变成 “全公司的事”
杜佳利深知,AI 落地不是 “技术部的事”,而是 “全公司的事”。传统家政企业的部门壁垒比想象中更重:
- 技术部说 “我懂算法,但不懂阿姨的通勤时间”;
- 业务部说 “我懂用户需求,但不懂 AI 能做什么”;
- 运营部说 “我懂派单流程,但不懂算法怎么优化”;
- 客服部说 “我懂用户投诉,但不懂怎么把投诉变成 AI 优化的方向”。
要让 AI 落地,必须打破这些壁垒。杜佳利的解法是 “三个动作”:
(1)成立跨部门 AI 实验室:让 “技术 + 业务” 一起算账
天鹅到家整合技术、业务、运营、客服四个部门的骨干,成立 “AI 落地实验室”,每周开两次 “痛点讨论会”—— 不是 “技术部讲算法”,而是 “一起算 ROI”:
- 客服部提出 “用户投诉最多的是‘阿姨不会做辅食’”,业务部补充 “80% 的育儿嫂订单需要‘会做辅食’”,运营部拿出 “阿姨技能标签里没有‘辅食’” 的数据,技术部据此给阿姨增加 “辅食技能” 标签,优化匹配模型;
- 运营部提出 “阿姨迟到率高,因为通勤时间太长”,业务部补充 “用户能接受的通勤时间是 30 分钟内”,技术部优化派单算法,优先派 “通勤时间≤30 分钟” 的订单,迟到率从 18% 降至 5%。
(2)全员认知提升:从上到下 “扫盲 AI”
杜佳利推动 “AI 科普计划”,要求所有员工都要懂 “AI 能帮自己做什么”:
![]()
- leader 层:参加 “AI 与家政业务” 专项培训,比如 “如何用 AI 降低获客成本”“如何用 AI 提升订单量”;
- 骨干层:每周一次 “AI 落地案例分享会”,比如 “某企业用 AI 降低了 40% 获客成本”“某阿姨用 AI 派单系统提升了 35% 收入”;
- 一线员工:比如客服岗要学 “如何用 AI 分析投诉内容”,运营岗要学 “如何用 AI 优化派单流程”,阿姨要学 “如何用 AI 接更多订单”。
“很多业务岗的员工之前觉得‘AI 是技术部的事’,现在他们会主动找技术部说:‘我这里有个痛点,能不能用 AI 解决?’这才是 AI 落地的开始。” 杜佳利说。
(3)鼓励跨岗位参与:让 “一线声音” 进 AI 模型
杜佳利规定,所有 AI 项目必须有一线员工参与:
- 客服岗的员工可以参与 “投诉分析 AI 项目”,提出 “用户的隐性需求(比如‘家里有过敏儿童’)没被识别”;
- 运营岗的员工可以参与 “派单 AI 项目”,提出 “阿姨的通勤时间要算进去”;
- 甚至阿姨也可以参与 —— 比如某阿姨说 “我会做‘无敏辅食’,但系统里没有这个标签”,技术部立刻给阿姨增加 “无敏辅食” 标签,提升她的订单量。
三、落地成果:AI 真的 “赚钱” 了,不是 “讲故事”
杜佳利的 “激进落地” 策略,让天鹅到家的 AI 投入有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 获客端:获客成本从 250 元 / 用户降至 150 元 / 用户,下降 40%;
- 派单端:派单效率提升 50%,阿姨空单率从 32% 降至 8%,月收入增长 35%;
- 用户端:阿姨匹配满意度从 58% 提升至 91%,投诉率从 20% 降至 10%;
- 企业端:净利润率从 3% 提升至 5%,收入增长 30%(2024 年天鹅到家 AI 相关收入占比达 18%);
- 行业带动:天鹅到家的 AI 模型已输出给 10 余家中小家政企业,覆盖阿姨超 20 万人,帮助这些企业降低了 20% 的运营成本。
四、结语:家政 AI 落地的 “终极密码”—— 懂业务,会算账
2025 年榜单发布会上,杜佳利说了一段让全场安静的话:
“很多人问我‘家政 AI 的未来是什么’,我想说,未来不是‘更先进的算法’,而是‘更懂业务的算法’。比如,不是用大模型生成‘家政服务指南’,而是用 AI 帮阿姨多接几个订单;不是用计算机视觉监控阿姨服务,而是用 AI 帮用户找到‘会做辅食的育儿嫂’;不是用 NLP 生成‘客服话术’,而是用 AI 降低用户投诉率。
家政行业的本质是‘服务人’,AI 的本质是‘工具’。能把‘工具’变成‘赚钱工具’的人,才是真正的牛人。”
结尾:家政 AI 的未来,属于 “懂算账的落地派”
2025 年的榜单,给所有家政企业提了个醒:AI 不是 “面子工程”,而是 “生存工具”。杜佳利的成功,不是因为他的技术有多牛,而是因为他 “懂家政”—— 懂家政企业的利润痛点,懂阿姨的收入需求,懂用户的信任难题;更因为他 “会算账”—— 每一分 AI 投入都要赚回来,每一个 AI 功能都要解决实际问题。
正如天鹅到家 CEO 陈小华所说:“杜佳利不是‘AI 专家’,而是‘家政 AI 的翻译官’—— 把复杂的算法翻译成家政业务能听懂的‘ROI 语言’。” 而这,正是引领家政行业 AI 落地的 “真正牛人” 的核心特质。
未来已来,家政 AI 的战场,属于 “懂算账的落地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