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絮
10月21日,中国商务部长和欧盟的谢夫乔维奇刚通话两小时,就稀土、安世半导体敲定初步共识,可转天德国、法国、波兰就跳出来,放话要在欧盟峰会上反制中国。
这边中国攥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本事,那边欧盟喊着要动用贸易核武器施压,更逗的是,荷兰车企已因稀土断供停了产线,德国电机厂还在急着找短期替代。
这刚释放缓和信号就翻篇的操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到底是欧盟内部闹分歧,还是有人在借对华强硬转移自家麻烦?
![]()
中欧对话的务实共识
10月21日那场近两小时的通话,不少人觉得只是常规外交互动,但扒开细节会发现,共识背后全是中欧绕不开的利益绑定。
先说最核心的稀土议题,中国商务部长在通话里把话挑得很明:中方搞出口管制,不是卡脖子,是为了自己的战略安全,也是为了全球产业链稳定。
这话不是随口说的,中国一直给合规的欧盟企业开绿灯,加快审批流程,就是不想让合作断档。
而欧盟这边,谢夫乔维奇也松了口,说“理解中方的安全考量”,还承诺帮着推动荷兰和中国谈安世半导体的事。
安世半导体这事,比表面看起来更关键,它的芯片是汽车电子的刚需,现在是德国生产、中国封装,全球车企的产能都绑在这条线上。
连美国汽车创新联盟都坐不住了,公开呼吁尽快解决僵局,怕耽误生产。
![]()
更巧的是,通话前一天,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就放话,说要在几日内和中方官员会面,还强调这事已经上升到最高层级,可见双方都没把对话当走过场。
还有个数据能说明问题,2024年中欧贸易额近8500亿欧元,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单是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气机械类产品,就有968亿欧元,占了从华进口总额的18.7%。
不管是德国的汽车、法国的化工,还是意大利的机械,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所以这次双方同意开升级版出口管制对话会,谢夫乔维奇还透露中方要去布鲁塞尔专门谈稀土,根本不是面子工程,是两边都清楚,真闹僵了,谁都没好处。
可就在大家以为中欧经贸能缓口气时,德法波三国却突然跳出来唱反调,这又是怎么回事?
![]()
三国的强硬表演
10月22日,彭博社的一则消息把气氛搅紧了,德法波要在23日的欧盟峰会上,提议讨论中方贸易限制,法国说要考虑所有报复选项,波兰想把中国有害经济行动写进峰会结论。
最激进的是德国,直接提要用《反胁迫工具法案》,也就是欧盟说的贸易核武器。
但仔细一看,这强硬背后全是漏洞,先说法国和波兰,外媒去求证时,两国的外交部都不肯评论,像是怕说多了露馅。
德国更矛盾,一边喊着要反制,一边自己的经济根本离不了中国,德国在华直接投资存量近900亿欧元,中国占德国公司全球利润回流的12%-16%,和美国的重要性差不多。
大众汽车早把中国当成第二本土市场,汽车、电池、风电产业链全靠中国稀土,真动了手,最先受伤的就是德国自己的支柱产业。
![]()
其实这三国的心思,很容易看透。
德国朔尔茨政府现在日子不好过,能源转型推不动,国内通胀高得下不去,产业还在往外迁,执政支持率掉得厉害,对华强硬不过是想转移老百姓的注意力,装出捍卫欧洲利益的样子。
法国则是怕了,中国现在不是只会造东西的世界工厂,在新能源、半导体领域都能定规则了,习惯了掌控游戏的法国,心里慌得很,只能靠强硬表态找存在感。
波兰就更直白了,作为欧盟中东欧国家的代表,它喊得越响,越能在欧盟里刷到话语权,但真要论影响力,只能说声音尖利但分量不多。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高层的态度,有高级官员直接说,23日的峰会顶多提提经济安全,不会就中国贸易问题正式辩论。
这等于明说,三国的表态,不算欧盟的集体立场,就是自己的独角戏。
![]()
可既然是独角戏,欧盟为什么还敢拿《反胁迫工具法案》说事?这法案真能对中国起效吗?
核武器的真面目
欧盟总把2023年底生效的《反胁迫工具法案》吹成贸易核武器,说能限制贸易、冻结投资、削知识产权,欧洲议会的朗格还说它是一把真枪。
可这真枪,连欧盟自己都不敢随便用,之前特朗普威胁要给欧洲加税,欧盟喊着要用这法案,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
更要命的是,这法案连什么是胁迫都没说清楚,很容易被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带偏,这些年欧盟其实已经在用里面的手段对付中国了。
偷偷提高关税、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公开招标、卡投资审批,但都是零敲碎打,不敢来真的,因为它知道,真撕破脸,自己损失更大。
现在中国的稀土管制,正好戳中了欧盟的软肋,9月中国稀土磁体出口环比降了6.1%,10月又把管制范围扩到了磁体、深加工产品,还明确说不能用在军事和半导体上。
这一下,欧盟的产业就慌了,荷兰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商直接停了部分产线,德国两家中型电动机企业找不到货源,只能到处找短期替代方案。
![]()
要是稀土供应断得久了,欧盟的绿色转型计划都得泡汤,毕竟风电、新能源汽车,都离不了稀土。
可中国从没想过要封锁稀土,商务部一直说,管制是依法依规,还在给合规的欧盟企业加快审批,保持基本供应。
中国握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能力,不是为了当武器,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中国的战略资源。
反观欧盟,一边喊着中国不合理,一边自己在打小算盘,19个成员国的领导人联名写信,要审查法规提升竞争力。
还想逼着在欧中企搞强制技术转让、用欧盟的商品和劳动力,甚至要强制成立合资企业,荷兰之前还非法接管了中企的海外核心资产,这算哪门子公平贸易?
矛盾的本质
过去十年,有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欧盟从中国的进口涨了101.9%,出口只涨了47.0%。
这十年里,中国不只是欧盟的大市场了,还慢慢变成了关键领域的规则参与者,从稀土到半导体,从新能源到5G,中国能拿出的不只是产品,还有标准和技术。
![]()
可欧盟的传统大国,还没适应这种变化,在它们眼里,中国就该是听话的供应方,不该跟它们平起平坐谈规则。
所以中国一搞稀土管制,它们就慌了,中国在科技领域赶上来,它们就急了,甚至中国和欧盟谈合作,它们都要找点茬,怕丢了自己的老大面子。
这次中欧对话和三国强硬表态的矛盾,其实就是欧盟的理性和情绪化在打架。
理性上,它知道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需要和中国谈,但情绪上,它接受不了中国变强,想通过强硬表态压中国让步。
可这种情绪化,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德国的车企不会因为政府喊几句反制,就不用中国稀土,法国的半导体企业,也不会因为政府怕边缘化,就突然变强。
![]()
现在大家都在等10月23日的欧盟峰会,想知道三国的声音能不能影响议程,《反胁迫工具法案》会不会被正式提。
但不管结果怎么样,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不会因为欧盟喊几句狠话就让步,稀土是中国的资源,贸易合作得讲对等,欧盟要是一直抱着软硬兼施的想法,最后只会两头不讨好。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德法支持欧盟对华贸易强硬,德国提议:考虑动用核选项》,2025-10-22
澎湃新闻:《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会谈》,2025-10-21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