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国、波兰三国突然叫嚣对华强硬,对华释放强硬信号,德国更是扬言要动用从未用过的“核选项”!这究竟是政治作秀,还是真的要掀桌子?一场围绕贸易的博弈,正悄然升级。
先说个新鲜出炉的大事。就在10月21日,我商务部长王文涛与欧盟高官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视频通话,好不容易给紧张的中欧经贸关系降了点温。可万万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天,风向就突变!
![]()
中欧视频通话
此次中欧高层视频通话,聚焦当前双方最核心的经贸分歧点。在稀土出口管制问题上,王文涛明确指出,中方出台相关措施是基于自身战略安全与全球产业链稳定的综合考量,并非无端限制。
中国自 2025 年 9 月实施稀土及其制品出口管制以来,始终依法依规完善监管体系,同时为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 ——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截至 10 月中旬,欧盟企业稀土进口审批通过率达 82%,主要涉及汽车、新能源等民生领域产业链需求。
![]()
安世半导体议题是此次通话的另一重点。王文涛强调,中方绝不接受任何借 “国家安全” 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做法,欧盟需承担起监管责任,约束成员国破坏产业链稳定的行为。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半导体分立器件龙头企业,其中国子公司此前因欧盟部分成员国的 “安全审查” 面临运营限制,中方认为这种审查缺乏事实依据,已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干扰。
谢夫乔维奇在通话中表示 “理解中方国家安全考量”,并承诺协助推动荷兰与中国协商解决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但未提及具体时间表或措施,双方在这一议题上仍存在落地层面的分歧。
![]()
通话最终达成的关键共识是同意召开 “升级版” 出口管制对话会议,这一机制将比以往的常规对话更聚焦具体产业问题,计划邀请中欧企业代表参与,旨在通过政企协同推动分歧解决。欧盟贸易总署官员在通话后透露,升级版对话预计于 11 月在布鲁塞尔举行,将重点讨论稀土、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出口管制协调,这被外界视为中欧避免经贸摩擦升级的重要缓冲机制。
三国强硬表态
中欧通话释放积极信号的第二天,德国、法国、波兰三国率先打破平静,在欧盟领导人峰会(10 月 23 日于布鲁塞尔召开)前夕公开表达对华强硬立场。据彭博社援引欧盟内部消息人士披露,三国已联合向欧盟理事会提交提案,要求在峰会上正式讨论 “中方对欧贸易限制措施”,尤其针对稀土出口管制。
![]()
法国的态度最为明确,主张欧盟应 “考虑所有对华报复选项”,包括限制中国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在欧市场准入。法国经济部此前发布的报告称,中国稀土管制已导致法国汽车制造商的新能源电池产能下降 15%,法国希望通过反制措施迫使中方放宽出口。
波兰则提出更具体的诉求,建议在峰会结论中加入 “中国有害经济行动” 的表述,将中方出口管制定性为 “对欧盟产业的胁迫行为”,为后续可能的制裁提供依据。
![]()
德国的表态则更为激进,不仅支持上述主张,还明确提出可讨论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ACI)应对中国稀土管制。该法案于 2023 年底正式生效,赋予欧盟多项反制权力,包括限制涉事国家贸易和服务、削减知识产权授权、限制外国直接投资等,因影响力广泛被外界称为欧盟贸易工具箱里的 “核选项”。
但从实际应用来看,该法案自生效以来从未真正启用 ——2024 年特朗普政府威胁对欧盟钢铁加征关税时,欧盟虽多次提及该法案,最终仍选择通过谈判解决,凸显其 “威慑大于实际” 的特性。
![]()
德国此次提出动用 “核选项”,背后有其产业焦虑。德国汽车产业对稀土依赖度极高,2024 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其总进口量的 91%,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制造。中国稀土管制实施后,德国汽车制造商的稀土库存仅能维持 3-4 个月,部分企业已开始减产。
但行业分析指出,德国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供应 —— 美澳共建的稀土产业链尚处于起步阶段,且成本比中国高 40% 以上,德国若真推动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反而可能导致中方进一步收紧稀土供应,加剧自身产业危机。
![]()
欧盟内部分歧
三国的强硬言论并未获得欧盟内部广泛支持,反而暴露了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的深层分歧。一名不愿具名的欧盟高级官员向媒体透露,10 月 23 日的布鲁塞尔峰会虽可能在 “经济安全” 议题中提及中国,但不会就对华贸易问题展开正式辩论,更不会形成针对性决议。
这一表态暗示,欧盟多数成员国并不支持与中国全面对抗,部分国家的强硬言论更像是 “虚张声势”,旨在为后续谈判争取更多筹码。
![]()
从成员国立场来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明确反对对华强硬。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峰会前公开表示,“欧盟不应将中国视为威胁,稀土管制是中国的合法权利,欧盟的正确做法是加强与中国合作,而非对抗”。
匈牙利的汽车和电子产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2024 年中匈贸易额同比增长 22%,该国担心反华措施会损害自身经济利益。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则更关注对华农产品出口,中国是意大利葡萄酒、西班牙橄榄油的重要市场,这些国家不愿因稀土议题影响双边贸易。
![]()
欧盟的现实困境还体现在供应链短板上。尽管德国、法国呼吁减少对华稀土依赖,但欧盟自身缺乏稀土开采、冶炼的完整产业链。欧盟委员会 2025 年发布的《关键原材料报告》显示,欧盟在稀土冶炼分离环节的产能仅占全球 2%,且技术落后中国至少 5 年。
即使欧盟加快与美澳加等国的合作,要实现稀土自给自足也需 8-10 年,短期内仍需依赖中国供应。这种 “需求依赖与政治对抗” 的矛盾,让欧盟难以真正采取实质性反制措施。
![]()
此外,中欧经贸的相互依存度也制约着欧盟的强硬政策。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 年中欧贸易额达 8500 亿欧元,欧盟对华出口的汽车、机械设备、奢侈品等占其总出口额的 18%。
若欧盟对华发起贸易战,中国可通过限制欧盟高端产品进口、减少对欧投资等方式反制,这将对欧盟经济复苏造成严重打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若中欧爆发全面经贸摩擦,欧盟 2026 年 GDP 增长率将下降 0.6 个百分点,远超中国 0.2 个百分点的下降幅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