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多岁的张大爷
一年余来饱受腹泻困扰
最开始的时候每日腹泻7-8次
随后加重到一天10余次
体重骤降50多斤
身体消瘦至皮包骨
连行走都显得力不从心
尽管张大爷辗转多家医院,做了多次胃肠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最终只能归结为“胃肠功能紊乱”。
那么
真正的病因到底是什么?
揪出腹泻背后的“真凶”
无奈之下,张大爷找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经过多学科MDT(多学科诊疗团队)讨论,消化内镜中心何金贵医生决定通过小肠镜检查寻求突破。
在何金贵的精准操作下,小肠镜不断深入,发现张大爷小肠黏膜粗糙不平、呈弥漫性花斑样改变,绒毛明显萎缩。
![]()
经活检病理证实,确诊张大爷所患的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瘤”。
张大爷多年腹泻的病因终于水落石出。经多次化疗,他的腹泻症状得以显著改善。
![]()
![]()
▲正常情况下的小肠资料图(左图)与张大爷的小肠检查图(右图)
小肠镜:
兼具检查与治疗双重功能
在常规的胃肠体检中,多数人仅关注胃和大肠的检查,对小肠检查却鲜少涉及。
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郑晓玲指出,过去检查手段有限,许多小肠疾病难以发现;随着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的出现,小肠出血、小肠不明原因梗阻、小肠肿物等疾病的病因无处遁形。
![]()
郑晓玲(右二)为患者做小肠镜检查(资料图)
此外
小肠镜不仅是一种检查工具
更具备治疗功能
检查中若发现息肉,医生可借助小肠镜直接切除;对于小肠狭窄,它能在内镜下扩张并打通通道;面对出血情况,还能进行镜下止血。
“今年,我们中心成功为10名急性小肠大出血的患者做急诊小肠镜检查。其中有4名还是ICU的病人,我们通过操作将他们从生死边缘挽救回来,且免除了剖腹探查带来的痛苦。”郑晓玲补充道。
哪些人群要查小肠镜?
尽管小肠镜作用大,但它并非常规筛查手段。何金贵解释,小肠镜检查有一定风险,加上操作复杂,目前省内能开展小肠镜检查的医院不多。省立医院今年已完成200多例检查,几乎涵盖各种常见小肠病和罕见病。
郑晓玲建议,出现以下情况可考虑小肠镜检查: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
小肠炎症性疾病
小肠梗阻或狭窄的评估和治疗
小肠内异物取出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评估
不明原因的腹泻或低蛋白血症
如患者对检查有顾虑
可先选择无创的胶囊内镜
进行初筛
但胶囊内镜存在视觉盲区
若结果存疑或已确诊病变
仍建议通过小肠镜进一步诊断或治疗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编辑:林淑婷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