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完假期一到开学季,后台私信炸了。好多妈妈都在问:“姐,你说老师会不会不喜欢我家娃啊?要不要送点东西?要不要哪天去聊几句?”
我每次看到这种问题都忍不住叹口气。咱们当家长的,真是从怀孕那天起就开始焦虑,怕孩子吃不饱、怕睡不好、怕上幼儿园没人理、怕老师眼神冷冰冰。
但说句发自肺腑的话:老师喜不喜欢你家娃,真不是靠送礼买来的。
假期我和几个干了十几年幼教的朋友一起吃饭,聊到“老师最怕遇到哪种孩子”。几个人前仰后合地吐槽了一晚上,笑着笑着又都叹了口气。
她们说:“其实老师对孩子都大差不差,关键是三字‘累不累’。好带的娃,老师自然疼得紧;一整天得哄、得劝、得盯的,哪怕老师再有爱心,也会心力交瘁。”
![]()
听完她们的故事,真是感触良多。
那些“让老师最头大”的娃,其实都是家长一手造成的。总结下来,这3类娃最容易让老师暗暗发愁。
第1类:什么都不会的小“皇上”
有些孩子,从头到脚都靠别人伺候。
衣服要老师帮穿,饭要老师喂,洗手要人提醒,上厕所还得人候着。
我朋友笑着说:“每天光帮他们穿鞋、擦嘴、端碗,感觉自己像个带薪保姆。”
更无语的是有些家长早上送来,妈妈一边把她塞进老师怀里,一边叮嘱不停:“老师,麻烦您今天给她扎个马尾,她自己不会;吃饭记得多喂两口,最近胃口不好;鞋子她老穿反,您帮她盯着点。”
老师嘴上笑着答应,心里却在默默算:今天又得多花二十分钟在宝宝身上了。
我后来和那位朋友聊,她苦笑着说:“不是不心疼孩子,是真没精力。一个班二三十个娃,要是都这么伺候,谁都得趴下。”
其实,这种孩子也不是天生懒,很多都是家长惯出来的。很多妈妈怕孩子慢、怕孩子出错、怕孩子累,干脆自己全包了。可你知道吗?
你帮得越多,她学得越慢。你替她做,是在剥夺她成长的机会。
![]()
所以我总劝身边宝妈们:
别怕孩子慢吞吞,那是她在练手、在长能耐。
孩子吃饭掉米粒、穿袜子穿反都没关系,那才叫“自己的人生第一步”。
第2类:一点不顺心就炸的小“公主”
还有一类娃,家里被捧得太高,心态“玻璃化”。
抢不到玩具哭,穿衣服扣子扣不上哭,老师没先抱他也哭。哭就算了,还哭半小时停不下来。
我班里有个小男孩就是这样。有次他在幼儿园抢不到小汽车,直接趴地上嚎,两个老师轮番劝。结果哭到嗓子都哑,别的孩子都上课了,他才好一些。
第二天他妈还一本正经地跑去找老师:“老师,您多照顾他点,别让别的小朋友欺负他。”
朋友接着吐槽:“我一天花二十分钟哄他,剩下时间都被他耗没了。其他娃也得照顾啊!”
说白了,这种娃都是“家里惯的”。
在家要风得风,要啥给啥;
稍微摔一下,奶奶和妈妈立刻抱、立刻哄。
久而久之,他觉得全世界都得让着他。可到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可没这么宠。
结果一遇挫折,整个人崩溃。
更可怕的是,这类孩子的家长还特别较真:
早上发消息问:“老师,涵涵今天喝水了吗?”
中午问:“浩浩午睡盖被子了吗?”
下午又来:“能拍几张照片看看我家子豪吗?”
有的老师一天能收到二三十条消息,感觉自己不是在带娃,是在接受家长“查岗”。
其实老师心里也明白,这些家长不是较真,只是太焦虑。
但焦虑传给孩子,就成了“没安全感”。
我的经验是:
在家就得让孩子学会输、学会等。
打游戏时故意让他输一次,让他体会“没关系,下次再赢”;
吃饭时碗筷掉地了,不用立刻心疼大叫,教他自己捡。
孩子要的不是时时刻刻的呵护,而是遇事不慌的底气。
![]()
第3类:没规矩的“小魔王”
这类娃最考验老师的耐心。
他们不是坏,而是“太自由”。上课时间突然跑出教室、活动时推同伴、集体游戏不听指挥。
朋友跟我说:“有一次园长听优质课,我讲故事讲到一半,一个小男孩突然冲到讲台上抢书,说要自己讲。全班哄堂大笑,我当场差点崩溃。”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孩子“有个性”“活泼”,但在老师眼里,那其实是“没边界”。
公共场所乱跑乱喊、吃饭满地碎屑、玩具随手一扔,这些都不是“聪明”或“开朗”,而是规矩感缺失。
特别有智慧的妈妈,一般从孩子2岁起就慢慢试着立规矩了:
“玩具玩完要收好”“在公共场合小声说话”“答应的事要做到”。
孩子刚开始也闹腾,但她每次都坚定地重复规则,不妥协。
规矩不是约束,而是帮孩子学会“怎么跟别人相处”。
一个懂边界的孩子,在哪儿都有人喜欢。
那家长到底该怎么做?
说白了,老师带的是一群孩子,不是一个孩子。你要让老师喜欢你家娃,得从根上“让娃好带”。
首先,学会有效交流。
别一天到晚问鸡毛蒜皮的事,也别在群里“灵魂拷问”老师。
可以固定每两周、每月跟老师面对面聊一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聊之前想好要问啥,直奔主题。
这样老师会觉得你理智、好沟通。
其次,积极参与活动。
家长会、亲子日、开放日,只要时间允许,就去。老师眼里,你不是“甩手家长”,而是“愿意陪孩子成长的家长”。
你认真、配合,老师自然更上心。
还有一点特别关键:相信老师。
孩子在幼儿园磕了碰了、哭了几声,不代表老师没照顾好。那是成长的必修课。
有时候你越插手,反而破坏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信任。
![]()
辣妈语录:
其实,无论哪个老师,都希望遇到那种懂事、有自理能力、知道分寸、能自己处理情绪的孩子。
因为这样的孩子,不仅让老师省心,更能在集体生活里发光。
我们不是教孩子做“最乖”的那一个,而是让他成为“最能自我成长”的那一个。
当我们学会放手、信任、引导,孩子就会在学校那片小小天地里,活出自己的光,你说对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