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规律随访是控制病情、优化治疗的关键。科学记录症状变化、积极配合各项检查,能帮助医生精准判断疾病进展。这份 “实操手册” 将为患者提供具体指导。
一、症状记录:捕捉细微变化的 “动态档案”
症状记录需兼顾日常表现与特殊情况,建议准备专用笔记本或手机 APP 记录以下内容:
1、核心症状量化记录:气短、乏力、胸痛等核心症状需标注发生时间、持续时长及诱发因素。采用指氧仪记录静息和活动时的指氧饱和度。
2、日常活动能力追踪:每3个月复查 6 分钟步行距离,记录身体状态及辅助工具使用情况(如是否吸氧),同时记录日常活动完成度。
3、药物相关反应记录:详细记录用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包括注射部位反应是否红肿、全身症状及不良反应,并注明与服药时间的关联,为医生调整剂量或方案提供依据。
4、体重与水肿监测:每日固定时间空腹称重,若 3 天内体重增加超过 2 公斤,可能提示体液潴留。同时观察下肢、脚踝是否出现凹陷性水肿,记录水肿范围及消退情况。
二、检查配合:精准数据背后的 “注意事项”
病情稳定的病人,每3个月随访。危重病人需要每月随访。随访检查项目需提前做好准备,不同检查有不同的配合要点:
1、常规检查:每次随访前需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脑钠肽(BNP/NT- proBNP)、电解质等血液检查。抽血前一天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饮酒;若长期服用抗凝药,需提前告知护士,以便调整采血后按压时间。
2、心脏超声检查:检查前无需空腹,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平静休息 15 分钟后再进入检查室。检查时需配合医生调整体位(如左侧卧位),保持呼吸平稳,避免说话或移动身体,确保图像清晰。
3、右心导管复查(起始治疗半年后复查):检查前需空腹 6-8 小时,提前告知医生近期用药史(尤其是抗凝药)。检查后需平卧 6-8 小时,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是否有出血、肿胀,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肺功能与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前需避免吸烟、喝咖啡,穿着宽松衣物;检查时按医生指令完成吸气、呼气动作,确保数据准确。血气分析需在静息状态下采集动脉血,穿刺后按压 5-10 分钟,防止出血。
三、随访沟通:高效传递信息的 “技巧指南”
随访时携带症状记录本和既往检查报告,按 “症状变化 - 用药反应 - 疑问需求” 的逻辑与医生沟通,清晰的表述能让医生快速把握重点,制定更精准的干预方案。规律随访不是简单的 “复诊打卡”,而是通过系统记录与积极配合,让医生实时掌握病情变化。肺动脉高压患者若能坚持做好这些 “细节管理”,可显著提高随访效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最终实现病情的长期稳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