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畔,武昌造船厂双柳基地的船台上,焊花飞溅、机器轰鸣。胜利油田最大马力工作船胜利295船顺利吉水后,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码头舾装及系泊试验阶段。
![]()
“这个舱室的焊缝余高超出标准4毫米,必须重新打磨!”监造组邬同心手持检测尺,眉头紧锁地对着施工人员强调道。这样的“较真”场景,300多天中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作为胜利油田最大马力工作船,胜利295船是集钻井支持、物资运输、应急救援功能于一体,技术含量高,船体结构复杂、核心设备安装精度要求极高。
自2024年4月开工以来,海洋石油船舶中心抽调6名经验丰富的设备管理主管、船长、轮机长组成的监造组扎根武昌造船厂,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精度较量的“攻坚战”。
监造工作的“不易”,首先体现在对细节的极致苛求上。在舵系施工过程中,监造人员发现右舵系中心线与理论中心线之间存在0.5度的微小偏差。因偏差数据在误差范围内,施工方认为“不影响使用”,但监造团队坚持要求整改,“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被放大为致命隐患。”
![]()
“监造工作就像‘绣花’,必须细之又细,海上装备容不得半点马虎,今天的‘麻烦’是为了明天的安全。”迄今为止,监造组组长王春雷已经为油田监造了4艘船舶,可谓经验丰富。
船舶建造周期长、环节多,监造团队常需同时应对设计、采购、施工等多线任务。2024年12月,武汉遭遇寒潮,船厂夜间气温降至罕见的零下6摄氏度,监造人员仍打着手电筒核查设备防冻措施;夏季武汉地区持续高温,有时舱室内温度超过50摄氏度,他们依然坚持钻进狭小的分段舱室检查管线焊接质量。
“监造工作是对我们身心的考验,但是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是财富。”年轻船员马金涛和王阳阳边说边钻进了狭窄的舱室。
为全力推进胜利295船的建造进度,胜利油田专门成立了以设备管理部为主导的监造运行小组。日常运行中,运行小组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多次对现场出现的难点、堵点问题,采取线上加现场的方式协调解决,为监造工作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船舶建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及时了解并协调解决胜利295船建造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与堵点问题,为油田海洋装备质量进步、标准提升贡献力量,共同推动海上油田高质量发展。”胜利油田机械设备高级专家丛岩说。
针对船舶动力系统、对外消防等关键设备问题,胜利油田设备管理部第一时间组建专项技术小组,通过视频会议远程会诊62次,先后9次派专人赴武汉现场解决难题。
如今,胜利295船已进入下水后的最后调试阶段,监造组的工作也进入了最精细的阶段。舱室密封性试验中,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渗漏点;设备调试过程中,他们记录下每台设备的运行参数;对每个舱门、每个舷窗都进行了反复开闭测试……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零缺陷交付。”胜利295船党支部书记朱劲峰说,每当夜幕降临时,忙碌了一天的监造组成员站在船舷边远眺,他们脸上难掩疲惫,却满是期待。从一张张设计图纸到一艘初具雏形的“海上堡垒”,每一道焊缝的光滑、每一台设备的精准,都凝结着监造人员的汗水与坚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胜利295船驶向渤海湾,承载着这份“监造匠心”的船舶,将为胜利油田海上高效勘探效益开发注入更强劲的动能。(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崔舰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