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11年,英国的《泰晤士报》报道:清朝一位亲王在汇丰银行存了高达712.5万英镑的巨款!这相当于一亿多两白银啊!
这么多钱能买下多少房子、地皮?一个靠教书写字为生的落魄皇族,怎么就攒下了这么一笔巨款?
这位亲王是谁?他又是如何从一个无权无势的宗室摇身一变,成为了手握重权的朝廷大员的呢?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图片
从穷亲王到慈禧宠臣
1838年,奕劻出生在清朝皇室宗亲家庭,按理说应该是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主儿。可惜天不遂人愿,他父亲因为行贿被朝廷发配流放了。
奕劻从小就没过上什么富贵日子,11岁就得自己养活自己,靠教书卖字画维持生计。
这位落魄亲王的书法倒是真有两把刷子,特别擅长模仿雍正皇帝的笔迹,这手艺后来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
图片
1872年,34岁的奕劻凭借这手绝活儿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青睐。当时慈禧对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特别欣赏,更别提还能模仿先帝笔迹的人了。
就这样,奕劻摇身一变,被授予御前大臣的职位,算是踏入了权力的门槛。
慈禧太后用人有个特点:比起能力,她更看重的是忠诚度和听话程度。奕劻深谙此道,对慈禧言听计从,处处表现出绝对忠诚,慢慢获得了太后的信任。
![]()
图片
1884年,46岁的奕劻更进一步,接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工作。这可是个“肥差”啊!
负责处理清朝与外国的各种外交事务,权力之大不言而喻。奕劻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27年,可见他是如何牢牢抓住了这个权力中枢。
慢慢地,奕劻的政治地位越来越稳固。1903年,荣禄这个老资格的军机大臣病死后,奕劻顺势成为了领班军机大臣,算是登上了晚清政坛的巅峰。
![]()
图片
贪腐发家的“套路”
说到奕劻发财之路,就不得不提到他与那桐合作成立的"庆那公司"。这可不是什么正经生意公司,而是一个专门用来卖官鬻爵的贪腐机构。
当时的清朝官制已经腐败不堪,官职可以明码标价地买卖。奕劻借着手中的权力,与那桐里应外合,搞起了官职买卖的勾当。
想当官?没问题,看你出多少银子。想升官?可以啊,价钱得加倍。
这"庆那公司"虽然不是正式挂牌的企业,但在清末官场却是人尽皆知的"黑店"。通过这种方式,奕劻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了当时最有钱的朝廷官员之一。
![]()
图片
奕劻的生财之道还不止于此。1908年,他迎来了70大寿。
按照惯例,下属和各方官员都要送礼。
但奕劻这老狐狸可不是随便收礼的主,他的秘书专门备了个小本子,按照礼物的厚薄分级记录,谁送的多,谁送的少,一目了然。
后面谁能得到提拔,谁要被冷落,很大程度上就看这个礼单了。据说,仅这一次寿宴,奕劻就收了上百万两白银的礼金!
![]()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奕劻对钱财的处理也很有一套。他从不把钱存在国内的银号或钱庄,而是专门存入汇丰银行这样的外资银行。
一方面是因为外资银行利息更高,管理更规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国内政局动荡时钱财被没收。
这一点从1911年《泰晤士报》曝光他在汇丰银行有712.5万英镑的存款就能看出来。
![]()
图片
段芝贵的“重金投资”
在奕劻的贪腐故事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那就是段芝贵的"投资"。
段芝贵是个什么人呢?他原本只是个四品道员,在清朝官制中算是个中层官员。但他野心勃勃,想要更上层楼。
段芝贵看准了奕劻父子这条路子,决定来一波大手笔。首先,他花了1.2万两银子买下了一位叫杨翠喜的歌女。
这位杨翠喜可不是普通人,是当时有名的美人,能歌善舞。段芝贵把她当作礼物,送给了奕劻的儿子载振。
![]()
图片
1906年10月,载振正在东三省考察。段芝贵抓住这个机会,把杨翠喜送到了载振住处。
载振对这份"礼物"非常满意,与杨翠喜共度了一段快活时光。
但段芝贵的行贿不止于此,他还向奕劻本人借了10万两白银,这"借"字嘛,大家都明白,根本就是送,哪有还的道理。
段芝贵这波操作可谓是重金投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他很快就从四品道员连升三级,直接成为了黑龙江巡抚!
![]()
图片
这在清朝官场是极为罕见的火箭提拔。
不过,好景不长。杨翠喜事件后来被御史们知道了,引发了轩然大波,最终导致了1907年的"丁未政潮"。段芝贵也因此被撤职,这笔"投资"最终亏了。
但段芝贵的案例只是奕劻收受贿赂的冰山一角。
类似的权钱交易在晚清官场比比皆是,奕劻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了惊人的财富,也加速了清朝的腐朽和覆灭。
![]()
图片
袁世凯的“投资”
在晚清的权力游戏中,袁世凯可谓是个中高手。他与奕劻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政商勾结案例。
早在1903年,袁世凯就送了10万两银票给奕劻,算是打开了两人合作的大门。
但袁世凯比一般官员更聪明的地方在于,他没有只做一次性投资,而是建立了长期的"月规、节规、年规"供奉关系。所谓"月规",就是每月定期送钱。
![]()
图片
"节规"是每逢重大节日额外加码;"年规"则是每年固定的大额贿赂。这种持续的投资策略,让奕劻对他格外照顾。
袁世凯的政治回报也是丰厚的。他获得了练兵处会办大臣的职位,控制了北洋五镇军队,成为了晚清军事实力最强大的人物之一。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朝廷急需一个能够镇压革命的人才。
![]()
图片
此时,已经被慈禧太后赶回老家养老的袁世凯,通过奕劻的极力推荐,重新出山,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
袁世凯对奕劻的"投资"可以说是晚清最成功的政治投资之一。
他不仅得到了实权,最终还借着这个机会,促成了清朝的覆灭,自己则成为了民国的第一位大总统。
而奕劻也因为推荐袁世凯,在清朝灭亡后得到了袁的庇护,安然度过了晚年。
![]()
图片
儿子载振惹出大麻烦
说完了奕劻本人,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儿子载振。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奕劻贪腐成性,他儿子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好人。
1906年10月,载振奉命考察东三省。这本是个正经公差,却因为一个叫杨翠喜的歌女,变成了一场“荒唐闹剧”。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这位杨翠喜是段芝贵花1.2万两银子买下来送给载振的。载振在考察途中与杨翠喜厮混,不仅耽误了公务,还严重败坏了皇室形象。
这件事本来可能就这么过去了,毕竟在腐败盛行的晚清,官员嫖妓玩乐简直是家常便饭。但不凑巧的是,这事被御史们知道了。
![]()
图片
1907年,一场被称为"丁未政潮"的政治风波爆发,多位御史联名弹劾奕劻父子的贪腐行为,其中就包括载振的杨翠喜事件。
赵启霖等御史在奏折中详细列举了奕劻父子的种种罪行,不仅有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还有玩忽职守、生活腐化等。
这次弹劾来势汹汹,一时间朝野震动,许多人以为奕劻父子这次要完了。
但是,慈禧太后再一次出手相救。她对这些弹劾奏折采取了"留中不发"的处理方式,也就是把奏折扣下来不处理,给奕劻父子提供了政治保护。
最终,这场风波不了了之,载振也因祸得福,不久后就被提拔为要职。
载振的杨翠喜事件虽然没有直接导致奕劻家族的倒台,但它确实加速了清朝的腐朽和民心的丧失。
![]()
图片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此时的奕劻,依然没有意识到大厦将倾,他推荐袁世凯出山"平叛",实际上是把清朝的命运交到了袁世凯手中。
结果可想而知,袁世凯利用这个机会,促成了清帝退位,清朝就此覆灭。
1912年2月,清朝灭亡后,奕劻迁居天津英租界,在袁世凯的庇护下安度晚年。
1917年1月,79岁的奕劻在天津病逝。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关于权力与腐败的深刻教训!
《——【·结语·】——》
奕劻,从一个靠卖字画为生的穷亲王,到拥有上亿两白银的大贪官,奕劻的发家史写满了权钱交易和道德沦丧。
他的崛起过程告诉我们:一个王朝的灭亡往往不是始于外敌入侵,而是始于内部的腐朽。
当权力可以明码标价地买卖,当官员将国家利益视为私人牟利的工具,这个国家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