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乌克兰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报告,俄军最近发动了这场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弹道导弹打击和航空炸弹轰炸,对着乌军本就摇摇欲坠的防线往死里打,一刀接一刀根本不松劲。光是单日发射的制导航空炸弹就有268枚,这是开战到现在最多的一天,光是看这个数字就能感觉到乌军的压力有多大。
![]()
俄军这次是真下了血本,上百架次苏-34战斗轰炸机连轴转,24小时里扔了至少268枚制导炸弹,有射程40到70公里的FAB-500,还有能打120到150公里的雷霆-E1。从哈尔科夫到顿涅茨克再到尼古拉耶夫,几乎是多方向同时动手,就是要把乌军的防线砸烂。关键是俄军这打法还挺精明,苏-34根本不用冲过乌军的防空圈,在安全距离外就把炸弹扔出去,自己的战机损失能降到最低,这种防区外打击简直是专门针对乌军防空弱点来的。
除了航空炸弹,俄军的其他火力也没闲着。一天之内出动了6024架攻击无人机,117次重型火箭炮集群打击,炮兵还搞了4941次火力覆盖,不管是前沿阵地还是后面的民用基础设施都没放过。把这些数字凑到一起算,268次航弹打击、六千多次无人机攻击、近五千次炮兵打击,再加上导弹和火箭炮,这打击密度说是开创战争史纪录一点不夸张,换谁扛着都得难受。而且这还不是偶尔一次,一周之内俄军就搞了1次密集打击、7次集群打击,用的都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巡航导弹这些狠角色,专打乌军的军工企业、弹药库、无人机组装厂和部队驻扎点,摆明了就是要断乌军的后路。
乌军也不是完全没还手,第92独立突击旅就用Shark-M无人机指路,调动海马斯火箭炮摧毁了俄军的S-400防空系统和配套的“大鸟”雷达。从开战到现在,海马斯已经敲掉了俄军50多套防空系统,包括S-300、道尔、铠甲S-1这些常见型号,算是少有的亮眼战绩。但这点反击跟俄军的轰炸比起来,实在太零星了,根本没法改变整体的被动局面。
俄军这波轰炸不光打懵了乌军,连西方都被吓得不轻。乌军倒是也在反击俄罗斯本土,炸了克里米亚费奥多西亚的油库,33个大油罐毁了22个,还袭击了俄罗斯的变电站,但这些攻击没能牵制俄军的进攻节奏。更关键的是,美国那边已经松口了,特朗普直接拒绝给泽连斯基战斧巡航导弹,这可是乌军一直想要的大杀器。乌克兰安全局局长布达诺夫赶紧说最近袭击俄罗斯炼油厂99%用的是国产系统,这话听着硬气,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要是有外援谁愿意死磕国产装备,这背后大概率是西方援助跟不上了。
欧洲的恐慌最直接,大家都抢着要爱国者导弹,美国洛马公司立马拿下一份27亿美元的合同,要在2026到2030年生产3000个导弹导引头。洛马和波音还一起扩产,在阿拉巴马州建了新工厂,说是2027年产能能提30%。可就算这么赶,还是填不上窟窿。从2000年到现在美国一共才生产6000枚爱国者导弹,俄乌战争加上中东的消耗,早就用得差不多了。产量从2023年的400枚涨到2025年的700枚,看着涨得不少,但跟战场的消耗速度比,根本是杯水车薪。
现在的局面其实很清楚,俄军靠着不计成本的火力轰炸,一点点磨碎乌军的防线,而且打法越来越成熟,损失还小。乌军偶尔能靠海马斯打个漂亮仗,但架不住对方火力太猛,外援还在缩水。西方虽然急着扩产防空导弹,可工厂建起来、产能提上去都要时间,等他们把导弹造出来,乌军的防线能不能撑到那时候都是个问题。更有意思的是,乌克兰嘴上说国产系统顶用,可真要是没了西方的弹药和装备支援,这仗还能打多久?俄军的轰炸会不会越来越密集?这些问号恐怕得靠接下来的战场形势才能解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