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气候显得比较特殊,身边很多人都在感叹,这北方的秋天真的太短了,短到什么程度呢?刚把夏天的衣服收起来,秋天的衣服还来不及出,便忍不住要将冬天的衣服翻出来了。这两天的气温更是下降到了1度附近,特别是在早上以及太阳落山后,即使穿着薄羽绒,也能明显感受到寒冷之意。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中有六个节气,仿佛转眼间,秋天的六分之五就过完了,迎来这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与之前的几个节气相比起来,霜降属于重要的时间节点,其不仅是秋季的收尾,更是冬季的序幕,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承秋季之气,启寒冬之韵,承秋日之清凉,启冬日之风雪。
![]()
传统节气的古人的智慧结晶,其是人们结合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以及当下的物候变化总结而来,其精准地体现着季节的变换,让我们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到每个时节的不同。节气的命名往往与当下的气候或是物候变化息息相关。比如“惊蛰”代表着蛰虫开始苏醒,“小满”代表着谷类作物籽粒渐满,不过“霜降”则有些特殊,从字面直接看的话,是说有霜下降,其实从现实中来看,霜并非来自于天上,而是在地面凝集而成的。之所以这样命名,主要是为了凸显这个时节的气候特点,那就是气温的大幅下降,一朝一夕之间的温度差明显增加。在这样的气候当中,植物的叶子开始变深,呈现出红色或黄色,所以最美的秋景也在这个节气当中。
![]()
作为秋与冬之间的一个节气,霜降同样体现着非常重要的农耕意义,此时很多果实,蔬菜,以及作物都进入收获的阶段,同时秋季播种也迎来最为关键的时刻。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在这段时间里都格外忙碌。既要将收获的作物保存好,以待过冬,也要将越冬的蔬菜作物及时种下,为来年做好准备。
![]()
当然,霜降的到来,也被人们视为寒气渐生的标志,它的来临也告诉我们冬天越来越近了。而冬天寒冷而又漫长,对于人们来说也显得比较难熬,所以在其到来之前,人们也想提前知道冬天到底冷不冷,有多冷,是暖冬还是寒冬。因此老祖宗们便根据霜降来临的时间早晚以及天气情况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俗话说“冬天冷不冷,就看霜降”,霜降节气就要到了,咋看呢?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早知早准备,下面就结合一些民谚来跟大家分享,来看看吧~
![]()
1、九月霜降暖烘烘,十月霜降冻死牛
虽然霜降交节的公历日期是基本固定的,在每年10月23左右,不过对应的农历日期则是变化的,这是因为两种计算日期的方式的参考依据不同,一般来说,霜降是在九月中下旬到十月。不过今年农历中多了闰六月,所以霜降也就显得要早了一些,不仅是九月,还赶到九月初。依照民谚所说,这样的情况下,冷空气会来得早一些,但整体会比较分散,所以在整个冬天也就不会特别冷,人们便以“暖烘烘”来形容。而如果到了十月,那么霜降则显得比较晚了,立冬也会相对往后推移,寒冷空气不断积攒,到了冬天“集中释放”,冷的程度也就更加明显。
![]()
2、霜降晴,暖洋洋;霜降雨,冷嗖嗖
这句民谚主要是通过观察霜降当天的天气来做判断的,如民谚所描述的一般,如果这天天气晴好,阳光明媚,那么也代表着在冬日里多是晴朗的天气,有阳光就会带来更多的热量,那么冬天也显得暖洋洋的。而若是霜降交节时下雨,那么在冬天雨雪天气也就比较频繁,这意味着冷空气活动频繁,使得冬天显得格外寒冷。
![]()
3、霜降见霜,小雪见雪
众所周知,虽然名为霜降,但在交节之日并不一定会出现霜,如果出现霜,则意味着气温下降得特别多,也就说明寒冷空气提前来临。而小雪同霜降一样,并不一定会真的飘雪,而如果霜降见了霜,那么小雪节气也会飘雪花,而雪是寒冷气候中的产物,届时寒流活跃,天气会很冷。
![]()
古老的民谚中蕴含着宝贵的智慧,不过时至今日,自然气候一直在发生变化,我们在参考老辈经验的同时,更要及时关注气象变化,早做准备。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拍图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