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木伦湖畔
破空而起的无人机如繁星点点,
在夜空中变幻出各种耀眼的图案,
✨✨✨
与绚烂烟花、灵动音乐喷泉
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引发市民、游客阵阵惊叹。
![]()
烟花、无人机和音乐喷泉——这组被游客和市民亲切称为康巴什“三件套”的表演,已成为康巴什区乃至鄂尔多斯市的一张文旅名片。
![]()
![]()
今年端午节那场全国首发的“组合三件套”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千架无人机以星空为幕,织就“草原丝路”的璀璨画卷;冷光烟花如流星倾泻,点亮游子归家的路;音乐喷泉与光影共舞,完成毫秒级的精准配合。这种融合立体投影、智能编队、冷光烟花的高科技盛宴,从无人机群的精密阵型到烟花的璀璨星河,从喷泉水幕的灵动光影到三维同步的科技突破,正在重新定义传统节庆。
![]()
“这是我长这么大,看过最绚丽的烟花,真的好震撼。”来自香港商报的记者李晓颖在现场感慨:“它的规模非常大,时间非常长,焰火、无人机、喷泉结合在一起,现场的氛围非常好。”
![]()
康巴什“三件套”的走红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康巴什对游客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听劝式”创新。
此前,有游客在社交媒体建议“增加互动性”,于是今年喷泉区增设了“声控灯光互动装置”;针对亲子家庭需求,湖畔增设了AR寻宝游戏,扫码即可解锁“草原英雄”故事线。
5.19中国旅游日到来之前,康巴什“三件套”的演出计划一经公布,便收到了大量反馈:“周一要上班,怕错过精彩。”“打工人周末才能安心撒欢。”……面对这些不约而同的期待,康巴什选择用一种更体贴的方式回应:将这份夜空下的浪漫提前至5月18日夜晚,让期待已久的狂欢与忙碌的生活撞个满怀。
![]()
从“政府端菜”到“游客点单”,从“单次惊艳”到“全年可期”,康巴什的“三件套”实践,揭示了文旅融合的深层逻辑。真正的流量密码,不在炫技而在共情;持久的吸引力,不在规模而在温度。
“太震撼了!”来自四川的游客牛晶第一次来鄂尔多斯,“我们在网上刷到康巴什三件套表演,就特地赶来看。无人机编队的图案创意十足,烟花和音乐喷泉让人眼前一亮,但更打动我们的是,这座城市的用心——他们真的把科技做成了有温度的艺术。”
![]()
每一次,当最后一束烟花的余晖在康巴什的夜幕中温柔散去;当无人机的光点如星子归隐于天幕;当音乐喷泉的水珠轻盈落回湖面,康巴什用科技与人文共同编织的这场绮梦,却并未随之落幕。它以更深沉的方式,沉淀为每位观者心中可被反复回味的城市记忆,升华为“中国草原宜居第一城”与时代共振的文化印记。
![]()
康巴什“三件套”早已不只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以夜空为纸、以创新为笔的深情书写。在传统节庆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中,康巴什没有选择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以文化为魂,以科技为脉,让“三件套”的每一次呈现,都成为一段有温度、有故事的叙事。它让无人机阵列讲述“草原丝路”的悠远,让绚烂的烟花照亮游子归家的温情,让灵动的喷泉舞出时代的韵律。
![]()
在康巴什,科技被赋予了人文的温度,文化插上了创新的翅膀。二者交织融合,不仅重新定义了节庆的表达方式,更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城市气质——一种既扎根草原沃土,又从容面向未来的自信与开放。这张由文化与科技共同织就的城市新名片,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向世界讲述着一个北方小城的创新故事,展示着一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用最前沿的技术,传递最温暖的人文关怀,书写最动人的发展诗篇!
(文:张欣谊)
编辑:李 洋
校对:金华丰
审核:李臻昊 王芳
终审:纪杰峰
声明: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康巴什发布》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