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迎春,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实务文章,供朋友圈分享!欢迎投稿:szlaw@qq.com
近期劳动法课程(可点击报名)
往日精选:
用人单位在给劳动者计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时,经济补偿计算基数是按照员工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确定?
很多HR和劳动者纠结于这个问题,下面从法律规定做个分析,看看经济补偿金基数到底是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如上规定,经济补偿基数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工资高于社平工资3倍的按3倍计)。这里的工资是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对此进行了明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 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 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这里的关键词是“应得工资”。“应得”是指劳动者因提供了劳动而理应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是一个法律上的完整概念。个人所得税、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公积金,虽然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但其法律性质是劳动者个人的法定义务和支出,是用人单位在向劳动者支付全部报酬后,代其履行缴纳义务。
在司法实践中,对工资范围的界定,通常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及其相关解释。根据该规定,工资总额(即“应得工资”的范围)通常包括六个部分:
计时工资:按计时标准支付的工资。
计件工资: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工资。
奖金:如年终奖、季度奖、全勤奖、绩效奖金等。
津贴和补贴:如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午餐补贴、高温补贴等。
加班加点工资:即加班费。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如工伤停工留薪期工资、产假工资等。
实务中“应得工资”和“应发工资”两个概念可以理解为同一个意思。“应得工资”是从劳动者获得工资角度表述的,“应发工资”是从用人单位支付工资角度表述的。“应发”对应的是“实发”,“应得”对应的是“实得”。
劳动者每月应得工资与实得工资的主要差别在于各类扣款和费用。所以实务中“应发(应得)工资”也称为税前工资,“实发(实得)工资”也称为税后工资。
应得工资是指未扣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及其他扣款的所有应发工资总和。而实得工资是指实际到手的工资,即已扣除所得税、社保费、公积金等费用。
由于用人单位代扣的社会保险费、税费、其它扣款等均为个人劳动所得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只是承担代扣代缴义务。劳动者的纳税由税务机关负责,社会保险金缴纳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用人单位代扣代缴所扣除的部分实际上是劳动者的工资,因此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应当以税前的、未扣社保等费用的应得工资作为计算基数。
有些地区的司法文件对此亦有规定,比如四川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川高法民一〔2016〕1号)就明确了《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按照劳动者正常工作状态下十二个月的应得工资计算,即未扣除社会保险费、税费等之前的当月工资总额……
实践中也有一些案例裁判结果中按照实发工资计算经济补偿金,这种情况出现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1、劳资双方对劳动报酬未作约定,难以确定应发工资具体数额;2、劳动者自己只按实发工资主张;3、裁判者图省事,以实发计算更简单;4、对法律规定理解上的偏差,没有注意到“应发”与“实发”的差异。
关于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中的工资问题,现提供一些实务案例供大家参考:
山东高院(2022)鲁民申7829号:本院经审查认为,首先,原审判决计算殷珑珑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时系以(2021)鲁03民终1770号民事判决认定的殷珑珑2020年1-8月份的月平均工资为计算基数。该月平均工资应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但原审计算依据中2020年7月、8月工资均为实发工资,据此计算出的殷珑珑月平均工资数额不当,本案应予再审。
湖南高院(2016)湘民再10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第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按照上述规定, 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应当以劳动者税前的、未扣社保等费用的“应发工资”作为计算基数。 用人单位代扣的社会保险费、税费、其它扣款等均为个人劳动所得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只是承担了代扣代缴的义务,所扣除的部分实际上仍然是劳动者的工资,故该部分款项应当计入工资性收入。原二审判决对此认定有误,应该予以纠正。
黑龙江高院(2021)黑民再465号:关于刘振全主张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据此, 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以劳动者税前的、未扣社保等费用前的全部应发工资作为计算基数。 刘振全主张还应包括奖金、车补等作为计算工资标准的依据。 原审法院仅以刘振全实发工资数额计算经济补偿金不当。 重审中,应在查明刘振全应得工资数额后,对经济补偿金数额予以确定。
(2022)辽03民终4589号: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之规定,经济补偿金应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一审法院按照上诉人鞍山经济开发区宁远镇卫生院与被上诉人陈宝勇之间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2,500元/月为标准计算经济补偿金数额并不当, 上诉人鞍山经济开发区宁远镇卫生院关于以实发工资为标准计算经济补偿金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 本院对上诉人鞍山经济开发区宁远镇卫生院的上诉主张不予支持。
(2021)粤15民终306号:关于颜铮的月平均工资如何确定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的规定,经济补偿金应以劳动者的应发工资作为计算基数。 一审法院以颜铮每月扣除社保、税费、公积金等费用后的实发工资为基数计算月平均工资,于法相悖,本院予以纠正。
(2017)川07民终18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经济补偿金及二倍工资计算基数按照劳动者正常工作状态下十二个月的应得工资计算,即未扣除社会保险费、税费等之前的当月工资总额。故原审法院认定的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并无不当, 上诉人称经济补偿金应按照实发工资计算并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意见本院不予采信。
9月1日司法解释正式施行,用人单位如何应对新司法解释带来的法律风险?劳动法库推出全实操课程: ,李迎春律师主讲,点击链接即可报名!
最高法:司法解释二第11条废了解释一第34条!| 劳动法库
2025-10-15
陈宜芳 吴景丽 张艳 |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
2025-10-14
最高法、人社部单方调岗“六要素”详解与实操指南 | 劳动法库
2025-10-14
拒绝调岗不去新岗报到,坚持在原岗打卡算旷工吗?高院判了!(2025)| 劳动法库
2025-10-13
明确了!孕期劳动合同到期,续延到产假结束还是哺乳期满?人社部答复!| 劳动法库
2025-10-1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