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网友“坐我自行车去打工”11月7日的一条发帖,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泪点。
屏幕里是公司搬迁的会议通知,白纸黑字写着“因经营需要整体搬离东莞”,配文只有一句带着哭腔的“下个月就要失业了,怎么办哦!”。
这哪里是一条普通吐槽,分明是经济下行里,千万底层打工人攥不住饭碗的缩影。
这事的细节扎心得很。
发帖的网友是东莞东城一家电子厂的流水线工人,在厂里干了5年,月薪5000块刚够养一家三口,房贷每个月扣3200,剩下的钱连孩子的补习费都要算着花。
公司发的通知里,只提了“按劳动法提前30天告知”,却没说补偿方案,车间里相熟的大姐偷偷说。
“人事私下说要么跟去越南,薪资砍到2800,要么自愿离职拿N倍工资,想拿N+1门都没有。
更让人慌的是,这不是孤例。
最近东莞三季度的企业搬迁清单里,已有12家制造企业搬去了越南、泰国,都是电子、纺织这类劳动密集型厂。
那边的人工成本比国内低30%,地租是东莞的五分之一,连环保成本都能省一半。
有网友扒出,隔壁镇的制衣厂搬去柬埔寨后,留下的200多个工人,至今还有一半没找到稳定工作,有的去送外卖,有的在菜市场摆摊,说以前好歹有社保,现在干一天算一天。
连劳务市场的中介都叹:现在普工岗位比去年少了4成,40岁以上的根本没人要,都嫌手脚慢。
帖子下面的评论区,像个被戳破的情绪气球,悲观和不甘撞得满屏都是,两派声音吵得人心慌,全是打工人的真实痛点。
![]()
悲观派的话里全是无奈:我爸在东莞鞋厂干了10年,厂搬去越南后,他拿了5万补偿,现在每天在路边等零工,一天挣不到100块。
我38岁,干了8年的注塑工,现在招聘软件刷烂了,要么要35岁以下,要么工资比之前低1500,房贷还没还完,总不能让老婆孩子喝西北风吧?
还有人补刀:去东南亚?老婆在东莞打零工,孩子在这边上学,一家人分开过?那挣那点钱还有啥意思?
但也有少数人咬着牙想支棱起来:
按《劳动合同法》,公司搬迁属于客观情况重大变化,解除合同必须给N+1,不行就去仲裁!
可以去附近的电商仓库啊,现在双11刚过,物流缺人,虽然熬夜但工资能有4500。
可这话刚冒头就被怼回去了:仲裁?我之前跟厂子里仲裁,耗了半年才拿到钱,这半年喝西北风啊?
电商仓库是缺人,但每天要搬200件货,我腰间盘突出哪扛得住?
而且干到双12就裁员,根本不稳定!
甚至有老板身份的网友叹气:我开的小厂也想搬,原材料涨了20%,工人工资每年涨10%,不搬就得倒闭,我也难啊!
![]()
回头看2018年那波珠三角企业搬迁潮,当时也有工人失业,但那时候经济势头好,东莞的电商、物流刚起来,不少人转行进了新行业,好歹能稳住生活。
可现在不一样。消费不行,电商单量少了,物流岗位缩了水,实体店关门的比开的多,连服务员都招不满,甚至外卖员都卷到跑12小时才挣200块。
有网友说当年我妈厂搬去缅甸,她拿补偿开了个早餐店,现在早餐店每天就卖几十块,说以前愁加班,现在愁没客。
这才是最扎心的。
—以前失业了还能换个活法,现在连换活法的坑都少了。
我们普通人要的哪是什么大道理?
不是企业要活下去的辩解,也不是努力就能找到工作的鸡汤,是该拿的补偿能落袋,是找工作时别卡着“35岁门槛”,是哪怕干体力活,也能有份稳当的收入。
现在那个发帖的网友,已经在评论区说“今天去劳务市场转了一圈,连招保洁的都要40岁以下”。
看着这话,谁能不慌?企业要降成本没错,可打工人要糊口就错了吗?难道我们攥了好几年的饭碗,就只能看着被搬迁裁员砸得稀碎?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企业搬迁后,他们的日子咋熬过去的?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