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别忘了领这笔钱!公司必须给的4笔钱,一分都是你的合法权益
周五傍晚的杭州城西菜市场,刚离职的小周一边挑西红柿,一边跟摊主吐槽:“我上周从公司走,以为就领个当月工资,结果前同事说我亏大了,未休年假还能折现!”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不管是主动辞职还是被动离职,大多数人只记得要当月工资,却不知道还有好几笔合法权益能领。2024年浙江省人社厅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年受理的劳动争议中,近30%都涉及离职人员薪酬结算纠纷,很多人都是离职后才发现,公司少给了经济补偿、年假工资这些“隐形福利”。其实《劳动合同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早就把这些权益写得明明白白。
1. 离职当月工资+加班费,到期必须结清
不管是月初离职还是月底走,当月工资公司都得足额给,还得算上加班工资、绩效奖金这些,一分都不能扣。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0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结清劳动者工资,杭州、深圳等城市的地方性规定更明确,离职结算工资的最晚时限不能超过解除合同后的3个工作日。我之前有个朋友在宁波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当月15号离职,公司说要等月底统一发薪,他直接打了12333投诉,第二天公司就把工资和5天的加班费全转过来了。这里要注意,哪怕你只上了1天班,公司也得按日结算工资,别听“没干满一个月不给发”的鬼话,这都是违法的!
![]()
2. 经济补偿金,符合条件就必须给
不是所有离职都有经济补偿金,但满足条件的话,公司一分都不能少给。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比如公司裁员、到期不续签合同、变相逼迫你辞职(降薪、调岗),或者公司没交社保、拖欠工资导致你主动离职,都能拿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很简单:工作每满1年给1个月工资,满6个月不满1年按1年算,不满6个月给半个月工资,工资按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算(包括奖金、补贴)。上海2024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数据显示,这类案件的胜诉率高达82%,比如有人在公司干了3年8个月,离职时就拿到了4个月的工资补偿。千万别傻乎乎签“自愿放弃经济补偿”的协议,除非公司给的补偿高于法定标准,否则签字也可能无效。
3. 未休年假折现,按日工资3倍算
很多人离职时都忘了未休的年假,其实这部分能直接折现,而且是按日工资的3倍算!《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年休假5天;满10年不满20年,年休假10天;满20年,年休假15天。如果离职时年假没休完,公司必须按“日工资×未休天数×3倍”支付报酬(其中包含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北京某科技公司2024年就因为没给离职员工结算未休年假工资,被10名员工集体投诉,最后不仅补了钱,还被劳动监察部门罚款。举个例子,你离职前月薪9000元,日工资约418元,还有3天年假没休,公司得补给你418×3×3=3762元,这笔钱可不少,千万别忘了要!
4. 社保公积金:补缴+转移,断缴影响大
离职前一定要查清楚,公司有没有给你缴齐社保和公积金,没缴的必须让公司补缴。根据《社会保险法》第58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就得给员工缴社保,哪怕你只干了1个月,也得补缴。如果公司漏缴了3个月社保,你可以要求补缴,或者让公司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比如医保断缴影响看病报销)。另外,离职后社保和公积金要及时转移:社保可以在“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线上申请转移,公积金也能通过当地公积金APP办理,避免断缴影响买房贷款、医保报销。广州2024年就处理了2.3万件社保补缴纠纷,很多员工都是离职后才发现公司漏缴,及时维权都补回来了。
离职不是“一拍两散”,该拿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记住这4笔钱,离职时主动跟公司提,保存好劳动合同、工资条、离职证明这些证据,要是公司拒绝支付,直接打12333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大部分情况都能要回来。千万别觉得“怕麻烦”“不想撕破脸”,这些都是你的合法权益,没必要妥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