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实中,不少父母为了子女的感情稳定,提前出资帮孩子装修“未来婚房”。但感情易变,当两人最终没能步入婚姻,甚至已经分手分家,父母想把装修款要回来,还能成功吗?
本文将以实务经验+法院裁判逻辑,带你拆解:父母出资装修同居房屋,到底能不能要回?该怎么要?
一句话结论
父母出的钱能不能要回来,核心看两个点:
- 钱是借的,还是送的(赠与)?
- 有没有说好“是为了结婚给的”?
结论简表如下:
情形
是否能返还
法律依据
父母明确说“借款装修”
能返还
民间借贷
明确说“为了你们结婚装修”但最终未结婚
通常可返还
附条件赠与未成就,赠与无效
单纯给钱装修,未提结婚也无借条
通常不能返还
无条件赠与完成,不可撤销
一、法律上的核心逻辑:出资性质决定一切
法院首先会判断:这笔钱到底是什么性质?
情况一:借款 → 当然能要回来
如果父母出资时就说了是“借钱装修”,而且能拿出证据(如借条、转账备注、聊天记录),那么即便同居对象不同意,还款义务也成立。
法院通常按民间借贷支持返还。
例如:
- 微信聊天:“我这笔钱是借你们装修用的,之后你们还我。”
- 转账备注:“装修借款20万元”
若父母在出资时明确表示是“为了你们结婚”,结果两人最终分手、未登记结婚,那法院一般会认为:
“婚姻目的落空,赠与不成,出资应返还。”
案例中常见说法:
- “我们钱是为了你们结婚准备的,房子装修好结婚用的。”
- 聊天记录:“这房子装修好了就早点登记。”
若能证明这种赠与目的,法院多数支持返还。
无条件赠与(最难返还)
如果父母只是说“给你们装修用”,没有提“借”“结婚”,法院可能认定为无条件赠与已完成,则无法返还,除非存在法定撤销事由(如严重侵害父母、遗弃等)。
二、房子是谁的,也很重要!
房屋产权直接影响判断:
房屋归属
是否有利于要求返还
登记在父母/子女名下
✅ 更有可能支持返还
登记在对方名下
❌ 返还难度加大,需特别明确出资目的
如果装修房屋是登记在情侣对方名下,但出资明确为借款或附结婚条件,也可要求返还;否则极容易被认定为对他人无偿赠与。
三、维权要靠证据说话:这3类证据最关键!
证据类型
出资凭证
银行转账记录、支付宝/微信支付截图
沟通记录
微信/短信聊天截图,证明“借款”或“以结婚为目的”
装修合同/收据
表明这笔钱确实用于房屋装修,不是其他消费
没有这些证据,只靠“我们是想着他们结婚才出的钱”,法院很可能不支持。
通俗举例解释:情形1:能返还
你爸妈微信说:“这钱是借给你们装修的,结婚后慢慢还”,转账备注写着“借款装修20万”。 就算分手了,法院也支持返还这20万。情形2:可返还
你爸妈微信说:“这钱是为你俩结婚准备的,装修好就结婚。”结果最后没结婚。 赠与目的没实现,钱可以要回。情形3:难返还
你爸妈直接转了10万,说“拿去装修吧”,没说借没说结婚,微信也没记录。 法院可能认为是赠与,无法支持返还。实务建议:父母出资装修,一定要注意这些!
- 想借就写清楚是借款:转账备注、聊天记录、最好写借条。
- 是为了结婚就明确说明:可通过微信表达、转账备注“婚房装修款”等。
- 不要想当然“以后他们肯定结婚”:法院不看“心里想的”,只看你有没有证据。
同居期间父母出钱装修房屋,是出于爱与期望。但当感情终止、利益分割时,一纸证据胜过千言万语。
想保住钱?想要回来?请用证据说话!
如你正在处理类似问题,欢迎留言或私信,我可帮你判断出资性质、分析可行方案,协助起诉维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