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农村的野外,田间地头、山坡路旁,总能看到各种野草。
- 过去我们嫌它们碍事,如今才发现——有些“杂草”,其实是被遗忘的宝贝。
- 今天要说的这一种,它有一股淡淡的桂皮香,用来炖鸡、炖排骨,香气四溢,还能健脾养胃、提鲜去腥。
- 它就是——土丁桂
![]()
一、长得像喇叭花,却香过桂皮
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土丁桂,都会误以为它是“迷你喇叭花”。其实,土丁桂与喇叭花同属旋花科,只是体型更小、花色更淡。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十几厘米高,常生长在山坡、田边、路旁和灌丛间,尤其在长江以南地区最常见。
花期时,小小的喇叭状花在风中摇曳,散发出一丝若有若无的香味——闻起来,就像淡淡的桂皮香。
二、名字的由来:一草一香,胜似桂皮
古人把桂皮视为珍贵香料,而这种“带桂香的野草”,因其香气酷似桂皮,便得名“土丁桂”——‘土’意为野生,‘桂’寓香气似桂皮。
在民间,土丁桂还有很多别名:“毛辣花”“白毛将”“银花草”“过饥草”等。名字虽多,但都离不开它清香提鲜、助食健胃的特点。
过去的农村,炖鸡、炖鸭、炖排骨时,常有人摘一把土丁桂放入锅中。汤汁飘香、口感清甜,连隔壁村的人都能闻到那股香味。
有经验的老人说:“加点土丁桂,比放桂皮还鲜。”
三、药食同源:过去的“草药炖鸡香”
据《福建民间草药》记载:
“土丁桂清热泻火,涩精益阴,健胃,可作香料炖汤。”
传统认为,土丁桂全草可入药,具有散瘀止痛、清湿热、健脾养胃、助消化等功效。
在民间,常用它与鸡、鸭、排骨同炖,被称作“草药炖鸡香”。汤味微苦带香,喝后暖胃舒身。
小贴士
- 土丁桂香味浓烈,用量不宜多。
- 宜在花未全开时采摘,香气最足。
- 可晒干保存,用时取少许入菜即可。
四、香入民间,草有灵气
如今,随着香料的多样化,土丁桂渐渐淡出人们的餐桌。但在一些山区,仍有老人会特地采几把,晾干备用。
他们说:
“不放桂皮,就放土丁桂,炖鸡更香,还暖胃。”
这小小的野草,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老一辈生活智慧的象征。
五、结语:被遗忘的乡野香
在城市超市里,你买不到“土丁桂”;但在乡间山坡上,它正默默生长。
它的香气,是岁月的味道、是山野的气息。
别再叫它杂草,它是有香、有味、有情的“野中宝”。
如果你哪天在农村遇见它,不妨采一点,回家炖一锅鸡,尝一尝那股被遗忘的“草木香”。
参考文献
- 《福建民间草药》,福建科技出版社,1980年版。
-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万历年间。
-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20版)》。
- 中国植物志·旋花科卷,科学出版社。
———⚖️———
⚖️ 特别声明
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构成医疗建议。如需食用或药用,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互动区
你见过土丁桂吗? 你家乡炖鸡会放什么香料?
点个赞,让更多人认识这株“山野桂草”吧!
分享给朋友,一起重拾乡味记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